本报记者 张丽 郭丽君
当中秋节遇上教师节,人们心怀皓月,亦不忘师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9月10日是中秋节,也是第38个教师节,在这丹桂飘香、花好月圆的日子里,我们向城市副中心35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4000多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送上真挚祝福:“老师,您辛苦了!”
郝秀莹 通州区幼儿园副园长
孩子都爱“粘”着她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前,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公布,通州区幼儿园的郝秀莹榜上有名,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
“郝老师,这是我画的画,好看吗?”“郝老师,我喜欢你!”在通州区幼儿园,孩子们都特爱“粘”着郝秀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王”可不容易。
1995年郝秀莹出了校门就进了通州区幼儿园,在教学一线一干就是27年。每天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她的这些娃,哪个孩子有什么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我们园曾经有个叫浩浩的小男孩,入园没多久我就发现他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与人交往,而且动作不协调,他与人对话从来没有眼神对视,不高兴了就哇哇大哭。”郝秀莹找到家长一问才得知,孩子从小交给保姆带,专业机构诊断的结果是发育迟缓。于是,郝秀莹开始更加关注他的举动,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浩浩。
工作之余,郝秀莹翻阅大量专业资料,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在家的行为表现。郝秀莹没有因为他动作不协调而限制他运动,而是最大限度地创造追逐跑、快慢跑、牧马人等游戏进行运动干预。当浩浩不开心大哭时,郝秀莹主动亲近他,把他抱在怀里安抚,还用游戏创造交流机会,一点点改善他的注意力。
“每天,我会请他看着我的眼睛,然后主动问候‘浩浩早上好!’‘浩浩再见!’每次游戏前,我会单独给孩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手势,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一天放学时,浩浩主动跑过来抱住我说‘郝老师,再见!’那一刻,我激动得难以言喻。我想这就是爱对孩子心灵的浸润。”郝秀莹说,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根本,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养。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她摸索出大量经验方法,其教育论文和教育案例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并出版发行了《让老游戏焕发生机》《中班幼儿行为问题解决策略》等多本专业书籍。
郝秀莹坚信,勤于钻研业务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通州区幼儿园主管教学工作的副园长,她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针对《适宜幼儿园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研究》课题,她通过幼儿运动行为、情绪情感等表现发现问题,梳理出运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材料变化、师幼互动、梳理分享、语言激励等方法,探索多种多样的游戏带入法,使幼儿的体育活动开展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幼儿园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更主要的是健康教育。我们通过课程实践和探索,锻炼孩子体质的同时培养意志品质,也梳理出一些适合小中大班的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孩子的关节较脆弱,韧带还没发育好,那么运动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细节,可以做上下蹲起的动作但不要转动,手腕、脚踝和头部都要遵循这个原则,防止脱臼等运动伤害。”郝秀莹说,从去年开始,幼儿园又在一日课程中增加了劳动教育。
每周一是劳动日,小朋友们会学习叠衣服、擦储物格和鞋柜、分组整理班级玩具等。
幼儿园还开辟出一片80多平方米的种植园,每班认领一小块,孩子与老师一起制定种植计划,从选种子开始,参与浇水、除草等各个环节。
“草莓、黄瓜、白菜、胡萝卜、水萝卜、油菜、圆白菜、大蒜……孩子们收获满满。这不,前几天又收获一茬,孩子们特别兴奋,已经投票选下期要种的东西了。”郝秀莹说,这些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
多年来,郝秀莹一直勤于钻研、勇于实践,并带动身边教师共同成长,获得了同事、家长和幼儿的普遍认可。她也被评为通州区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师德之星、三八红旗手和北京市骨干教师等。
沈晶晶 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教学主任
师徒“磨课”助青出于蓝
“我认为你的想法没问题,但也可以尝试换一种说法,比如这里可以先启发同学们观察,引导他们思考一会儿,效果更好……”放学后刚刚送走学生,沈晶晶赶紧和曹春晓老师在“老地方”碰头,继续“磨课”。
从教至今,沈晶晶已有18年的教学经验和带班经历。她原是黄城根小学的教师、西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为了支援副中心教育,2021年9月,她来到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担任教学主任,把压箱底儿的优质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曹春晓就是沈晶晶初到通州收的徒弟,是2021年新入职的一名年轻数学教师。
“春晓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带着对人民教师的憧憬、期待和抱负走进我们学校。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她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我一定不能辜负学校和青年老师的信任,要带好这个徒弟,为她的成长助力!”沈晶晶耐心地从教育教学、为人处世等方面为徒弟做好引路人。每天放学后一起磨课,早已是师徒间的常态。
一个“磨”字,道出了一节好课的艰辛与不易。
大到课件准备、教学思路,小到语音语调、手势动作,沈晶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曹春晓则反复斟酌锤炼,不断积累经验。沈晶晶常常走进徒弟的班级,聆听教学,甚至亲手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指正薄弱环节。春晓也可以随时去师父的课堂旁听,有问题随时请教。
“师父对我的帮助是毫无保留的,她鼓励我用心分析学生的学情,多用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比我还着急,竭尽全力帮我出谋划策。”曹春晓说,有一段时间,她感觉学生在学习分数知识时掌握得不太好,怎么讲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沈晶晶先是到她班上来判作业,从错题中找答案,再与学生逐个交流,最终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表示量和率存在混淆的情况。症结一找出,难题迎刃而解。
还有一次,曹春晓要准备区里的展示课,压力非常大,备课过程中她逐渐失去了信心,沈晶晶立即捕捉到了她的情绪,及时鼓励她:“你在迎接严峻挑战的同时,一定会收获更多!”
一边鼓励,一边准备。展示课之前,沈晶晶把自己课后所有时间都留给了春晓,连续一周下功夫磨课,反复地备课、试讲、讨论修改。正式上课那天,春晓在课堂上沉着自如,倒是沈晶晶直言比自己上课还紧张。
沈晶晶和曹春晓仅是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45对师徒中的一对。
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作为一所新学校,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的教师队伍相当年轻,建校之初,学校便依托集团优质师资力量,打造“青蓝工程”,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师徒结对,为新入职教师指定名师,助其成长。
“教学相长,和学生如此,和春晓也如此。看到自己多年摸索的方法和经验能帮到青年教师,和他们共同成长,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非常强,我们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从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而会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沈晶晶说。
作为通州校区的教学主任,沈晶晶不仅要负责全校区的教学教务工作,还要担任一年级的管段主任,事务繁多。来通州校区的第一年,她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听课多达120多节,每次听完课都要与上课教师沟通,一起总结经验。同时,针对老师现状和教学需求,组织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一点一滴扎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来到副中心,我们的目标就是为这里带来更优质的教育,大家都在为之努力。”沈晶晶说。
王德明 翁牛特旗乌丹镇第二小学副校长顾问
草原上的马兰花
2021年9月,王德明奔赴“玉龙之乡”翁牛特旗,担任乌丹二小副校长顾问。作为第六批驻翁牛特旗支教团队组长,王德明也为学校制定了“小目标”——始终把教师、学生、课堂作为工作重点,在教育需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教育帮扶质量,由“输血式”帮扶变成“造血式”帮扶。
此次通州赴翁牛特旗的支教老师共9位,分属不同学校,其中乌丹二小有3位老师。这也是乌丹二小首次迎来通州老师任教。
乌丹二小和当地其他小学不同,这所学校是寄宿制学校,生源来自翁牛特旗各个地区,留守儿童占比超过60%。14个教学班,学生500余名,在编教师55人,师资紧张且平均年龄较大,部分学科压根就没有专业老师。所有的副校级干部都在兼课,甚至担任班主任,通州区的老师都主动承担起临时性工作,为学校分忧。刚到校,王德明就赶上一个“紧急任务”——体育老师即将退休,退休后学校就没有体育教师了。从最急需的岗位干起,王德明当即承担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学校篮球社团的教学指导。
他没想到第一次当体育老师,还相当成功。不了解情况的外校老师甚至认为他是一名有着起码十年经验的体育老师。王德明笑着说:“幸亏之前担任教学管理工作时,经常去听体育课,积累了还算丰富的体育教学案例。”他也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当地老师一起,研读教材、观摩优秀课例,带动老师一起提升业务水平。
作为学校的挂职副校长兼学校顾问,王德明也带来了不少首都教育的先进经验理念。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翁牛特旗乌丹二小的领导班子一直苦恼学校规划落实的效果不理想,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学校听到王德明结合通州区学校在规范《学校章程》和办学出特色方面的优秀案例后,立刻邀请他参与《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汇编》制定。
同时,经过前期调研,王德明发现该校因规划布局调整,学校区市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匮乏,近六七年来统考成绩不佳。“教师走出去参加研修活动的机会较少,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需求强烈,教学干部缺少教师业务培训管理经验。”
在校领导的鼓励下,王德明针对教师专业能力短板,提出“课堂四维,教师四勤”的教学质量提升法,主动展示课堂,上公开示范课,通过交流与反思,激发老师教学思想的更新,改进教学方法。他还携手当地学校教研团队,进课堂、听会议、观活动,并组织实施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学科教研活动,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今年3月新冠疫情反弹,看到许多留守儿童缺少口罩等防疫物资,王德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克服物流不畅、货源紧张的困难,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募集了2万只口罩和一批体育器材,有效缓解了学校防疫工作压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教育是希望,是草原上的马兰花。看着点点教育成果不断开花,王德明特别有成就感。
更让他感动的是,在翁牛特旗,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看北京老师就像亲人一样。“虽然身在千里之外,却依然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王德明说。
马剑涛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副校长、英语老师
在北三县三尺讲台上萤火聚光
“马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9月10日,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副校长、英语老师马剑涛收到了学生们送来的节日祝福。今年教师节正值中秋节,身在副中心心系北三县的马老师感慨:“收到孩子们的祝福,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是重要一环。为了破解河北省三河市本地教育资源薄弱的难题,三河市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2021年6月28日,通州区教委与三河市教育和体育局签署试点办学合作协议。依托正在建设的燕昌中学项目,设立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8月初,潞河中学多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奔赴三河,出任三河校区校长等管理职务,力争将试点学校打造成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高品质现代化学校。这所透着“京味儿”的河北学校应运而生。
刚到三河,负责英语教学的马剑涛迅速适应变化、转变角色,承担起年级英语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学生们最信任的老师。
课堂上他发现,与潞河中学课堂活跃的气氛相比,这里的学生课堂上回应度不高,气氛不活跃。为了开阔学生眼界,他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决定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马剑涛以英语为主设计了各类兴趣课程,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语言背后的精彩,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学习技巧、外国人文地理概况等英语课程,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现在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我的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开阔视野,增长自信,马剑涛很自豪。
教学中,马剑涛还发现,尽管不少同学的英语基础扎实,但英语发音还是存在很大问题。通过不断交流梳理,马剑涛总结了一系列当地的英语教育痛点,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质量不高、教育方法不够先进、过于注重分数等。而且,在英语口语课堂上,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发音难听,所以不敢开口;不开口,他们的英语口音就得不到纠正和提高……陷入了英语教育的恶性循环。为鼓励孩子开口,课余时间,马剑涛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师生共同进步。
面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马剑涛敢于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学校的硬件资源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与学生积极互动,课下耐心讲解,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一点点补上课业差距,教学效果显著。比如,他发现课堂45分钟如果都用来讲解知识点,学生会感觉枯燥,学习热情不高,于是马剑涛改变教学方式,在讲解知识点时与学生多互动并列举有趣的例子辅助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就学到了新知识。
副中心的老师一批接一批来到北三县,教育帮扶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唯一不变的是教育援建精神的薪火相传。
马剑涛希望,今后有更多优质教育力量参与“接力”,在北三县学校三尺讲台上萤火聚光,不断照亮孩子们的前行路。
记者 唐建/摄(部分照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