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497期 >2022-09-07编印

大运河畔的红色记忆
刊发日期:2022-09-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丽 

4-2.jpg

平家疃惨案纪念浮雕。记者 唐建/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通州是一片留下许多红色记忆的热土,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涌现出许多不怕牺牲的抗日英雄,红色历史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其中,在通州北部古运河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平家疃村。抗日战争时期,村内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如今,宋庄镇平家疃村正在打造城市副中心红色旅游示范村。

平家疃的红色传奇

在近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宋庄镇平家疃村村民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运河儿女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红色历史传奇。

翻开通州区政协为纪念抗战六十周年编写的文集《烽火通州》,《日寇屠杀平家疃村民暴行》赫然入目。文章详细记载了1945年5月7日发生的“平家疃惨案”,也记录了平家疃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通县东北部的抗日中心村,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堡垒作用。

平家疃村位于通州、顺义两区交界处南侧,建在中坝河(潮白河故道)东侧,因村子建在河滩地上,平姓人家最早来此居住,成村后称作平家疃,民间俗称平滩。因受坑塘影响呈不规则状,长1.5公里,占地面积超过10000亩,常住人口有7000多人,曾被民间称为“京东第一大自然村”。

大运河研究专家、通州区政协文史特邀委员陈喜波自2009年开始对通州运河沿线进行考查。他发现,平家疃村不仅有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如明代潮河川运河故道、康熙驻跸的大寺庙、马石街、上下马石和小神庙遗址等,还有大量红色历史文化。

“在四处收集关于平家疃的各种文献资料时,我找到了一篇发表于1965年《历史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是由汤钰卿、毕克撰写的论文《平家疃人民的革命斗争》。文章十分完整地记述了1937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平家疃村人民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英勇抗日和踊跃支援解放战争的革命事迹。让我深深为平家疃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爱国热忱所感动。”陈喜波从此对这个村开始了更加频繁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数十次考察后,他发现抗日战争后期,通县潮白河以东一带已开辟为抗日根据地,平家疃与当时的河东抗日根据地隔河相依,是河东抗日根据地的前哨,也是河东根据地向河西敌占区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和向河东根据地输送抗日物资的转运点。

至今,平家疃村内很多战斗遗迹仍依稀可辨。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平家疃村革命遗址、遗迹的辨识、清理和保护工作,如地道遗址的勘查、红色堡垒户的确认、革命烈士旧居和活动地点的标记,并提出了“关于将宋庄镇平家疃村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红色旅游示范村的提案”。

不能忘记的“三·二六惨案”

“‘英勇的斗争史’是我踏入平家疃之前对这个村子的最深印记。之后,这一印记在一次次的入村调研中不断被强化。”陈喜波第一次进村时,遇到几位老人在小广场上晒太阳,提起村子的红色历史,有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老人口中的“那一天”,指的是发生在1945年5月7日的平家疃惨案,是平家疃村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1945年5月7日,即阴历三月廿六日,日寇联队长山本调动了燕郊、白庙、李桥等地兵力约五六百人,对平家疃进行突然袭击,妄图将抗日武装一网打尽。天刚放亮,日伪军包围了平家疃,逐户搜捕八路军,寻找给八路军保存的公粮、捐款等物资,并把全村群众都赶进后街一家大院里,四周架起机枪,用刺刀逼迫群众交出抗日人员。面对强暴,村民们一声不响,拒不回答。敌人使用毒打、热油浇身、往水缸里按头等酷刑,受刑群众任凭怎么折磨,一口咬定“不知道”!敌人气急败坏,当众挑死吕小牛等六人,另有三名掩护村中地道者和三名带路人也被刺死,总共杀害十二人,这就是平家疃“三·二六惨案”。

平家疃村民饱含国仇家恨,迅速觉醒起来。惨案发生后,全村一百多青壮年加入民兵。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平家疃人献出了自己最优秀的子弟。刘德的母亲刘大娘最初舍不得儿子参军,敌人的暴行使刘大娘头脑清醒起来,她不但不再阻挠,反而鼓励儿子说:“要保命,要保家,就得去和他们拼。”

平家疃村的邓福山、刘德、刘广仁等同志都是在“三·二六惨案”以后参军的,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壮烈牺牲,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长

“陈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我们80多岁的村民刘耀记录的村史相互佐证,高度吻合。”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告诉记者,现有村史和研究成果都已进入平家疃村村史馆。其中就有威震敌胆的抗日游击队长王子厚、宁死不屈的中共地下党员张振庭等运河儿女的英雄故事,不断激励吾辈后人砥砺前行。

据老村民刘耀讲述,王子厚是平家疃村后街人,家中弟兄三人,他是长子,从小就给地主放猪看羊,受尽剥削和压迫。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驻守通州的冀东伪保安队举行抗日暴动,起义队伍被日军击散,其中一支队伍来到平家疃,怀揣一腔爱国热情的王子厚加入队伍。

“七七事变”后,毛主席提出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冀东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近冀东。1939年,成立冀东军分区和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分委,并成立冀东抗日政权办事处。1940年底,京东根据地扩大至潮白河以东地区。1944年,冀东军区第十三团决定向河西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44年8月12日,八路军进入河西地区,来到了平家疃。不久,村里成立了抗日地下政权,平家疃成为我方河东抗日根据地的门户。

平家疃本隶属于通县,但基于革命斗争需要,将其划归顺义五区领导。为巩固抗日政权,扩充抗日力量,区委决定在平家疃建立一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当时,王子厚积极帮助党组织筹建游击队,并担任队长。游击队成立之初,不到十人,没有枪支弹药,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在王子厚领导下,游击队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斗争,先后奇袭东坝,在前赵村伏击伪军,偷袭通州铁桥炮楼,夺得大量武器弹药,游击队从几把大刀到拥有四十来支枪,由七八个人发展到三四十人。

平家疃游击队威名大震,令敌人闻风丧胆。刘耀说,王子厚是平家疃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东北,牺牲于辽宁绥中。王子厚阵亡的消息传至家乡,村民们极为悲痛,召开追悼大会,把英雄的灵枢运回来,葬在村东大堤上。

宁死不屈的中共地下党员张振庭

宁死不屈的中共地下党员张振庭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进入北平地区,内战阴云密布。1946年4月29日,敌人突然向平家疃发动进攻,控制了平家疃,成立伪联保公所。1946年8月,伪联保公所以“加强民防”为名,向全村派钱买枪。

当时地下党员张振庭在平家疃坚持斗争,他机智地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使他们发生内讧,敌人的计划没有得逞。张振庭原为平家疃村伪第一保保长,在党的教育下,他开始觉醒起来,暗中为共产党工作,觉悟迅速提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冬,解放军解放平家疃,建立民主政权。1947年夏,敌伪军向平家疃发动进攻,平家疃再一次落入敌人魔掌。地下党员张振庭留在村内继续进行地下斗争。1947年9月1日深夜,敌伪奸细冒充河东解放区人员,找到张振庭,谎称河东区委领导人要其前往南庄头汇报情况,张振庭信以为真,被骗出村,在平家疃村东大堤被敌人抓捕。敌人将张振庭架到内军庄,严刑拷打,但张振庭宁死不屈,敌人一无所获。

第二天夜里,恼羞成怒的敌伪将张振庭带到小营村活埋,张振庭为新中国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子厚、张振庭都是英雄的运河儿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平家疃是敌我双方拉锯地区,斗争的复杂性、严酷性不同寻常。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平家疃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对侵略势力和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抗争,充分展现了运河儿女的英雄本色。

运河儿女积极投身保家卫国

作为河东抗日根据地的门户和物资转运站,河西抗日游击区各村支援抗日的粮食和物资以及解放军向敌占区采购的军用物资等通常先集中在平家疃,然后再安全地转运到河东。这当中,平家疃人民群众也发挥出各种聪明才智,集中人民力量大力支持抗日。

李小龙说,由于敌强我弱,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保护自己,抗日地下武装巧妙地创造了村庄化名。化名就是将原来的村名改成别的名字,成为我方人员交流暗语。当时平家疃化名为田村,取疃字的左边部首“田”字,翟里化名李村,取“里”字的谐音。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鸡毛信,为平家疃地下抗日人员广泛应用。而且,当时的地下信件按着路程次序层层传递,犹如接力赛跑,一直传到收件人为止。传递的层次虽多,但从无差错。

为支援八路军和游击队,平家疃人民还千方百计为抗日武装筹集物资。农民纷纷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粮食拿出来。妇女们更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地赶做军鞋。一个任务布置下来,很快就能超额完成。敌人对购买胶鞋限制极严,只有通县县城才有,平家疃群众就步行至县城,买到胶鞋后,穿在脚上,等过了封锁线,再脱下来交给解放军。

据陈喜波考察,平家疃还打过地道战和地雷战。“2020年12月底,刘耀老先生带我实地踏勘了平家疃村的地道遗址路线。”陈喜波介绍,自从平家疃成立抗日地下政权和游击队以后,抗日活动蓬勃开展,成为河东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为了防备敌人疯狂反扑,1945年春,地下政权动员和组织了村上大批青壮年在平家疃后街挖掘地道。地道以关家街为起点,经邓家街至西家街,全长二里,深约八尺,内部设计极为巧妙,不怕水淹烟熏,在某些地段沟道交错,设有歧道,万一敌人进入地道,则可诱使其进入歧道,找不到出口。

1948年下半年东北解放,大军入关。当年11月17日,解放军进入平家疃村,平家疃迎来了解放。1949年初,北平即将解放,整个平家疃又投入了紧张忙碌的支前活动。青壮年组成担架队,紧跟在战斗部队后面,哪里枪声最激烈,就奔向哪里。妇女们则煞费苦心把小米煮得半熟,再将半熟的小米和芝麻炒在一起,为部队制作可口的干粮。村民们还组织起来,砍树、劈柴,运往前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解放军形成对敌压倒性优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专家建议:打造平家疃红色革命纪念基地

陈喜波表示,平家疃村深沉厚重的红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这里仍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遗址、地雷战遗址西大堤,革命烈士事迹记录在案。而且受革命战争影响,平家疃村从军入伍的人较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涌现出众多的英模人物。他建议,可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平家疃红色革命纪念基地。

“平家疃村的革命斗争史迹完整,一个个红色故事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优质文旅资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将平家疃村打造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红色旅游示范村,与运河文化交相辉映。”陈喜波说。

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中,通州区还有不少像平家疃一样的红色热土,像王子厚一样的革命英烈,如通县县立完全小学的抗日斗士花仙洲老师、于家务村的回族抗日英雄何臣、永乐店地区冀东十四军分区二区队的烈士谭志诚以及潮白河畔六烈士等。

缅怀抗战英烈,追忆光辉历史。吾辈应牢记运河儿女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不屈精神,赓续抗战精神,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