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87期 >2022-08-24编印

造城筑梦 建工城建中建将集体亮相服贸会
副中心剧院即将绽放大运河畔
刊发日期:2022-08-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2-1.jpg

在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畔,一座“文化粮仓”即将开启。记者 常鸣/摄

建工、城建、中建等建造业代表将带着智造未来的最新成果集体亮相2022年服贸会。在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活动中,从建工以数字建造助力副中心“文化粮仓”开启,到城建轨道交通经验落地京内外超50个城市,还有中建将装配式建造升级为更智能绿色的模块化建造,传承创新的建造业科技成果将纷纷一展真容,让大众近距离触摸到城市建设的无限可能,也向全球展示中国建造业的日新月异。

建工:机器人助阵“文化粮仓”早日开启

在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畔,一座“文化粮仓”即将开启。近日,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副中心剧院工程已完成室外台阶浇筑,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正全力冲刺内部精装施工,力争实现年底装修完成。

据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剧院工程将在即将开幕的服贸会上亮相,让大众先睹为快,提前近距离感受这座世界一流的文化地标。传承创新让古今交融,从8月31日到9月5日,北京建工集团将携多项“绿色低碳、智造未来”成果亮相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背后是建设者的精益求精与创新。北京建工副中心剧院项目经理吴良良介绍,剧院工程外立面拧扭铝板折叠幕墙,构筑出“大幕拉开”的意象,4369块幕墙铝板无一块完全相同,施工时的细分专业极其复杂。面对复杂精细的施工挑战,该项目团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探索智能建造,创新采用“5G+BIM”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融入施工建设全过程,通过构建多专业交叉的大数据模型,预先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场景,最终让4369块幕墙铝板严密安装到位,机电管线走位和内部精装精密贴合声场的严苛要求,确保了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未来观众购票后将首先步入剧院的序厅,这里几乎50米高的超大挑高空间,让人倍感震撼。北京建工副中心剧院项目总工付雅娣介绍,为了让这里的空间更加通透与敞亮,序厅中间并无支撑梁柱,相关梁柱都被设计在大厅四周。“在序厅我们大量采用了最先进的机器人施工方案,例如顶部超大跨度钢结构全部由机器人焊接。”付雅娣表示,四周梁柱也由建工自研的探伤机器人进行自检,它们可围绕柱子进行360度旋转,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吴良良介绍,目前剧院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机电安装。“这次几乎算是副中心剧院最后一次以灰色涂装公开示人,预计到9月份内部装修大面积展开后,剧院内部灰色的梁柱与墙面将很快被各式装潢材料与音响设备等所覆盖,让其更接近于成品。”付雅娣称。

事实上,在建筑设计中,剧院建筑远比其它建筑复杂,除了舞台专用设备,还有建筑声学对精装设计、材料、设备噪音的苛刻要求。为此,后续建工项目团队还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方案,引入多专业数据综合的模拟和纠错系统,在机电管线施工、二次结构施工及精装施工全过程确保项目高效运转,各项剧场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让这座新时代城市文化地标完美亮相。

吴良良表示,该项目将采用三维扫描机器人与三维测量机器人,科学测量剧院所需的声学与光学反射等是否到位,并进行后续的精细调校。“在碧水汤汤的大运河畔,数字建造将助力‘文化粮仓’早日开启,为人们带来世界一流的视听盛宴。”吴良良说。

据介绍,北京建工曾打造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落架重建等长安街两侧80%的现代建筑,累计建造各类建筑超3亿平方米、各类道路超过10万公里、各类桥梁超5000座,轨道交通里程超过400公里,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10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北京建工也是最早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的建筑企业之一,至今已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连续29年跻身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

城建:轨道交通经验落地超50个城市

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城建集团子企业,紧抓全国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探索轨道交通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经过多年发展,城建智控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城建智控已研发了六大类百余项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孵化了多项产品,并将其陆续推向市场。“我们已进入技术研发‘无人区’,正在探索人脸识别进站等各种先进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弱电系统的深度融合。”城建智控总经理张辉介绍,目前城建智控已建立了以“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一体机”“有轨电车智控系统”“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等为核心的数字交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和产品生态方案,智慧售检票等新产品的落地应用已接踵而至。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城建智控还逐步将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等多领域场景应用。目前,其智慧管廊物联网产品已落地雄安,地铁防汛管理平台成功在北京实施,智慧工地也在北京打造出示范项目,在替代部分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搭建起智能建造的全过程数字化平台,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及国内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出崭新的“数字翅膀”。

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城建智控将向市民展示其自研的最新技术成果——“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该管控中心整合了车站控制室、客服中心、消防控制室、票亭等设备设施和功能,在减少车站面积的基础上,实现了智慧化乘客服务、智能化车站管理、车站消防应急处理等三大功能,不仅能为乘客提供全时空精准便捷的主动服务,更能在智慧运维方面发挥作用。

在线上,今年城建智控也依托服贸会官网设置了云上展厅,对十余类技术成果做了全方位的动态性展示,打破了参展的区域限制,可随时随地向大众进行分享。

中建:模块化建造让盖楼像“造飞机”

中国最高最大的模块化建筑群——北京亦庄蓝领公寓已经悄然崛起。这次中建科技在其蓝领公寓项目中,向大众近距离展示了模块化箱式房屋装配式建造特点,让市民全方位了解到绿色建造、智能建造领域的全产业链新技术。

与传统住宅房屋相比,模块化建筑产品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蓝领公寓是一处极具科技感的建筑,房间为一室一卫户型,房间内采用了视频对讲、智能电视、空调、灯光、电动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具有空间高效利用、便捷时尚、体验度好的综合优势。此外,模块化建筑产品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保温隔热屋面、节能门窗、太阳能电池板等被动式节能措施,使建筑隔热保温效果显著,降低暖气和空调能耗。

相较传统建造方式,模块化建造更加绿色、低碳、环保。以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为例,模块化建造是传统装配式建造的2.0版本,即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房间的机电、管线、家具、装饰、幕墙等90%在工厂完成预制生产,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实现“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

这一建造过程可实现零湿作业,节水70%并实现零污水排放;免搭建脚手架和模板,可减少80%建筑垃圾,施工无扬尘,工地环保;免焊接等工序,可节电70%;可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90%,实现零材料损耗。同时,其可拆卸、可更换、可回收的部件属性,极大降低了入住后的维护成本。

在今年服贸会期间,中建科技将围绕“绿色”“智建”两个关键词,通过展览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光储直柔”技术、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等创新技术、优秀成果,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向世界呈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