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84期 >2022-08-19编印

中国艺术节北京地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启动
28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覆盖全市
刊发日期:2022-08-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PNG通州区选送的《水稳号儿不急》演绎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思想。记者 潘之望/摄

本报讯(记者 李洋)昨天,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北京地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启动。今年群星奖北京地区入围作品和去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的优秀作品,将组成10场演出,走进大兴影剧院、通州区文化馆剧场、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剧场。艺术节期间,北京市、区、街乡、社村四级联动,将组织开展2833场群众文化活动。其中线上活动1045场、线下活动1788场。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艺术节。系列活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体现“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群众文化特色,落实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会宗旨,扩大其文化惠民效果,展现首都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昨天率先亮相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剧场的专场演出,以即将出征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的北京地区作品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形式新颖,立足基层,弘扬社会正能量;制作精良,寓意深刻,体现新时代内涵……展演作品凭实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会心笑声。通州区选送的音乐作品《水稳号儿不急》以北曲南腔的运河号子演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思想。“南通州,北通州,泱泱三千里……”演员米学佳说,“虽然以传统北运河号子为基础,但是作品的配器、歌词经历了近3年打磨,每每唱起,心中都澎湃着激情。”大兴区选送的舞蹈作品《两室一厅》,借用空间的概念构建起了关于“家”的故事,通过每一次全家福照片的变化,描述着这个家庭在岁月中留下的印记。“以短小精悍的舞蹈来表现家庭生活非常考验人,观众的掌声告诉我,我们挑战成功了。”在舞蹈中扮演爸爸角色的演员王耀麒说。喜剧小品《春天网约车》展现了新时代下北京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轻喜剧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让人们对老年人的幸福有了更深理解。

近年来,北京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水平持续提升,文化惠民效果不断扩大。多年来坚持开展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之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等品牌活动起到了为群众文化活动“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树品牌”的效果,活动每年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实现了每年贯穿全年、覆盖全市,举办场次不少于2万,覆盖人次不少于3000万。

北京的群众文艺创作也从高原向高峰接续迈进。仅本届群星奖,北京市就征集了126件作品参加初赛,30件作品入围复赛,10件作品入围决赛,涵盖评比所有艺术门类,入围作品数量排名全国第一。群众文艺人才队伍水平在持续攀升。据介绍,北京市文化馆每年对全市17个文化馆和330余个街道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站)工作人员、1000名社区和村文化组织员脱产培训一遍,培养了一支符合首都实际的“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对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北京市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也有效地提升了全民艺术普及活动的服务范围及能力,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做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全免费、无门槛”。

此次专场演出以冬奥题材快板作品《情系冰丝带》开头,以冬奥期间火遍全国的广场舞《一起向未来》收尾,再次体现出首都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气魄和格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首都文化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