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78期 >2022-08-11编印

美术馆公共教育需求旺盛 多元化创新成少儿美育课堂
美术馆里活跃着“小忙人”
刊发日期:2022-08-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小小美术馆人。UCCA供图1.PNG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小小美术馆人”正在为参观者讲解。

  UCCA供图

本报记者 王广燕

正值暑期,各大美术馆活跃着许多忙碌的小身影,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参观者,而是扮演着馆员、讲解员、创作者等不同角色。面对旺盛的美育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馆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儿童推出创新公共教育活动,成为寓教于乐的少儿美育课堂。

用心学 小“馆员”写下成长日记

“小弟弟,我送你张卡片,请你记住不要在美术馆里吃东西,不要在展厅里奔跑打闹好吗?”炎炎夏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迎来了一批小“馆员”,10岁的胡奕洵佩戴着“小小美术馆人”的工牌,热情地为观众提供志愿服务。在完成了一下午的工作后,当天上岗的“小小美术馆人”在志愿服务站写下“成长日记”,一笔一划记录当天学到的艺术知识以及对志愿工作的感悟。

“我今天认识了许多新作品,也体会到了为观众服务的快乐。”7岁的王辰瑜小朋友说,在美术馆工作很有意思。在一旁等待的三位家长表示,孩子们学习和服务的劲头十足,美术馆员当得有模有样。“‘小小美术馆人’们初来乍到时,我们举行了一场开放日活动,带领他们实地探访美术馆各个功能区,与展览部、研究部等五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每个孩子都选出了长大后如果来美术馆工作最想加入的部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观众体验部工作人员江弋舟说,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跳出了观众的视角,围绕“美术馆是如何呈现展览的”“除看展览之外美术馆还有哪些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学习,加深了对美术馆的认识。

开口讲 传播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大家好,我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小小讲解员……”站在展厅里讲解的石可心今年13岁,头戴麦克风,正流畅地为观众讲解馆藏的珍宝。“第一次讲解的时候,我紧张得手脚发凉,说话也结结巴巴,现在自信多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她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锻炼了讲解技巧,成为了“小小讲解天团”中的一员。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介绍,该馆在今年7月首次发布官方小讲解员招募计划,“最开始是准备办一期,后来因为公众参与热情高涨,又加开了三期。”小朋友们在这里沉浸式学习传统文化,在优秀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实战演练,锻炼社会交往、自主学习、语言表达、文字组织、待人接物五大能力。“我们也将吸纳优秀的小小讲解员参与常规讲解工作,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中向观众进行讲解,让孩子们成为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动手做 多样工作坊激发创作热情

“嘀嘀嘀——”随着指示声响起,工作人员拿起熨斗,由小朋友亲手拼贴创作的艺术作品成功翻印到T恤上。在中华世纪坛正展出的“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中,观赏过梵高、毕加索等46位艺术大师的真迹后,孩子们可以结合展览中呈现的艺术流派风格进行开放式创作,挑战成为“第47位艺术家”。

百年无极展览教育项目负责人娄娜说,近年来随着美育观念的提升,国内展览主办方对于嵌入展览的公教活动愈发重视,以多样的工作坊活动激发参与者更深层次的主动性,使得观展体验更加完整。“有许多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对于每位儿童的创作,我们不去禁锢其思想,反而鼓励他们尝试各种艺术风格,激发孩子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

中国美术馆也曾多次举办美育活动,走进美术馆,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名作,聆听专家解读,还可以亲自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谈到,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要让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没有“围墙”。“美术馆应当承担起公共艺术教育的责任,创新拓展公共教育服务,让博物馆、美术馆真正成为‘美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