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今后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将更加规范。在居住区内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消费者将可以获得分别标有充电单价、服务费单价、充电量和收费总金额的收费明细,如何获取发票也将得到及时反馈。如采用预付费方式,退款周期将不超7天。近日,由市城管委组织编制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应设24小时可视监控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设在何处?此次征求意见的规范予以明确。征求意见稿提出,充换电设施宜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不应占用人行通道、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此外,充电设施不应设置在高温、易积水和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置在地势低洼或建筑物雨水管口、河道等附近,应与污水、自来水、燃气、电力等地下设施管道、井盖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出,充电设施运营场所应设置24小时可视监控系统,监控界面应覆盖全部充电设施及充电车辆。
避免非充电车辆占用充电车位
设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有管理、有维护。征求意见稿提出,充电设施应具备远程通讯功能,并接入市级监管平台。充电设施应根据位置、利用率等对巡检频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巡检频次不低于三个月一次。除了每年应对充电设施做清洁除尘之外,每年还至少应对充电设备进行一次维护测试,测试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接地回路电阻连续性、漏电保护动作有效性等。一旦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恢复,应及时张贴明显的故障标识,并在平台和客户端公示故障信息。
征求意见稿提出,场地管理单位应将停车、充电秩序管理纳入日常管理,避免非充电车辆占用充电车位,确保同一个充电插座不能连接多个充电器。
充电结束应对用户及时告知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归谁运营,遇到故障找谁报修、投诉,这些信息都必须明确告知。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公示运营单位名称、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收费标准、24小时服务电话等内容。居住区内设置的公示内容应设置在醒目位置。公示的24小时服务电话应有人值守,为用户提供充电业务咨询、投诉、报修等服务。
无论是使用交流充电桩、智能充电插座,还是充电柜、换电柜进行充电服务,都应对充换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告知用户。充电桩在充电结束后,应及时告知用户充电已完成,提示用户完成插座、充电器和车辆之间的物理分离。使用充电柜进行充电服务时,直流充电柜应能验证电池身份信息,如果电池处于非正常状态应不能启动充电。
付费退款周期不超7天
充电如何收费,必须向消费者反馈支付明细。征求意见稿提出,除了收费标准应符合规定之外,收费价格也要公开透明,收费明细应准确显示。居住区内的充电设施应采取电费和服务费两者分别计价、分别收取的模式。收费明细应包含充电单价、充电量和收费总金额。居住区内的充电设施收费明细还应包括服务费单价。
运营单位应及时向用户反馈收费明细支付结果,并为用户提供获取发票的渠道。宜采用刷卡或客户端扫码多种方式支付,如采用预付费方式,应提供退款流程,退款周期不超过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