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77期 >2022-08-10编印

本市设立3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刊发日期:2022-08-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昨天,记者从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服贸会案例企业集中采访活动获悉,本市已设立3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实现了3家基地的错位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3家中医药基地错位发展

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副处长王娅婷介绍,北京市中医药资源丰富,汇集了众多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具有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开展过两轮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申报工作,旨在建设一批出口能力强、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医药服务基地。以基地为抓手,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的培育、规划与引导,促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目前本市共有3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分别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在数量上,北京并列全国第一;在类型上,涵盖老字号企业和2家公立三甲医院,展现了北京在中医药服务领域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实力。

近年来,北京市指导3家中医药基地形成基地建设方案,实现了错位发展。西苑医院承担国家中医抗疫专家组,赴海外运营中医门诊经验。广安门医院在中西医结合国际跨境远程会诊平台基础上,拓展国际咨询、海外直播宣传等新业态新模式,将中医诊疗技术辐射全球。同仁堂在不断加速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医疗中心等境外终端布局的同时,积极打造国际化运营团队,实现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在基地建设中,本市也涌现并总结了一批先进做法,如“搭建中医药健康养生国际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北京中医药国际服务指导与评价中心”,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等。

未来本市将重点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发挥国家级服务贸易机构示范效应,带动北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利用在京举办的各类国际会议、活动等,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与养老、旅游、生态、文化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同仁堂行销40多个国家地区

中国北京同仁堂相关负责人表示,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353年历史。同仁堂早在1993年就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到香港开办了大陆以外第一家药店。目前同仁堂立足香港,辐射全球,已形成包括现代制药、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在内的全产业链布局,在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50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在香港建成首家中成药和保健品生产研发基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立了西洋参种植基地。

本次服贸会是同仁堂第九次参与服贸会,作为老面孔,同仁堂也增加了新的展示内容。同仁堂面向年轻群体研发了草本咖啡,在服贸会上还将采用新科技互动的形式,展现“一人一方”等抗衰老解决方案,将传统养生文化和当代健康理念进行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选择。

2021年,同仁堂在香港的同仁堂国药公司实现营收15.56亿港元,实现净利润6.51亿港元。目前,同仁堂商标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产品行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超过1000个品规。同仁堂还与境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对公司重点品种安全性、作用机理等开展研究,为中药产品进入西方主流市场提供了数据等方面的支撑。

西苑医院孵化中医药科研成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作为中医药国家队,先后成为了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北京市研究型病房,搭建了临床-基础-药学密切结合的研发转化平台,拟解决中医药“临门一脚”问题。目前,该院已孵化了一批如健脾清化方、针身绝缘针、淋巴水肿治疗方案等优秀的中医药科研转化成果。

以智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疗发展为契机,该院还探索中医药海外远程咨询模式,开展线上远程健康咨询、教育,累计服务了10万人次。

借助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该院还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了中医药科研合作,中国澳大利亚合作项目塞络通胶囊荣获服贸会服务示范案例,将力争通过中医药科研合作带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