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风光优美,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芦苇荡漾、水草依依,野鸭嬉戏、鱼鸟云集,大运河北段五河交汇处,展开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美丽画卷。记者从通州区水务局获悉,年底前,城市副中心国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Ⅳ类水质,2025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
近日,《通州区水环境系统治理提升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根据河流沟渠等级、汇水范围及排污口调查情况,将全区划分为北运河、潮白河、小中河、凤港减河、凉水河、萧太后河及玉带河、港沟河等7个流域,共有5个国控断面、3个市控断面,同步建立流域治理长效机制。到今年年底,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将全部达到Ⅳ类水质。
《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副中心将以“源、网、厂、河”水环境提升治理理念,以系统性思维对建成区和乡镇、农村排水系统的源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河流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和协同(调度)运营。
其中,“源”是通过规范源头污水接入、排水管网摸排、建设海绵设施等措施实现源头分流;“网”是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有序实施合流调蓄设施、建设排水管网信息管理智慧平台等绘制全区排水管网“一张图”;“厂”是通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标准及能力;“河”是通过强化排河口动态管控、控制溢流污染、实施水网及生态修复工程来达到提升水质的目的。到2025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其中,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达到99.9%。“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城市副中心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溢流口、跨越口在场次降雨小于33毫米时污水不入河;河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再生水输配体系进一步完善、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源、网、厂、河”一体化治理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