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70期 >2022-08-01编印

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在副中心成立
城市副中心“街头艺术”氛围越发浓厚
刊发日期:2022-08-0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记录城市历史,刻画城市性格,演绎城市故事,越来越多体现城市灵魂的公共艺术装置落户副中心。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千年运河畔,再添新地标。日前,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在城市副中心正式成立,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侧。同时,以“未来图景”为主题的首届“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艺术汇报展”开幕,40件雕塑立体小样、油画、版画等作品展出,部分优秀作品有望以城市雕塑或公共壁画的形式在公共空间落地,城市副中心“街头艺术”氛围越发浓厚。

老厂房孕育“新生命”

新成立的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西北侧,由6栋保留建筑、1座保留烟囱等组成,总规模约4100平方米。这是继北人锻压厂改造成为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东亚铝业改造成为绿心活力汇、东光实业改造成为绿心网球酒店之后,又一项城市更新的精品工程。

通州区副区长倪德才表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处通州,具有深厚的北京文化基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城市副中心有序拉开城市框架,舒缓有序、通透明朗的城市形态和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切都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也对高品质公共艺术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艺术汇报展举行,正当其时。

公共艺术对繁荣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魅力具有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意在打造首都公共艺术创作与人才孵化中心、优秀公共艺术品展示与交易中心和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界艺术家交流合作平台。该基地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区政府、国家画院、北投集团共同成立。

“希望通过成立该基地,让公共艺术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它的文化驱动作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施卫良表示,将以“政府+企业+专业”模式创建运营艺术基地,深耕公共艺术创新发展“试验田”。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吉祥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北京公共艺术一直引领全国,期待北京继续发挥示范作用,贡献与时俱进的“首都方案”。


40件作品有望成为城市地标

与此同时,首届“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艺术汇报展”开幕,展览围绕“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战略,分为“人文生成、自然生成、关系生成”三个子主题,共展出40位艺术家的40件作品。参展人都是热心首都规划建设和公共艺术事业的创作者,老中青三代、京城内外艺术家作品同台亮相。

其中,来自城市副中心的艺术家积极贡献方案。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在宋庄有一间艺术工作室,他的作品《玄武》随展展出,以陶瓷为媒介,用雕塑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理念。事实上,他的公共艺术作品已经在城市副中心落地——他与艺术家张冕共同创作的冬奥主题作品《舟》就矗立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市区相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推动本次展览的部分优秀作品选址在适当的公共空间落地。“将以此次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首展为契机和发端,逐步整合公共艺术资源并加强有效互动,结合未来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公共艺术资源的场景化落地及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提供可能性样本。”

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画院也将入驻该基地,设立“首都公共艺术研究院”,组建“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公共艺术委员会”,打造小型精品艺术展厅。今后,将挂牌“首都公共艺术创作基地美术馆”,提供展览展陈、公共艺术宣传服务,承办政府委托的与公共艺术有关的各类公益活动,以及艺术品交易与收藏、艺术类培训、艺术社会化服务等市场活动。未来还计划打造艺术家驻留空间,吸引并培育年轻艺术家,创作一批高水平、能落地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艺术基地将提供商业服务、园区接待中心等配套功能。


副中心“街头艺术”氛围越发浓厚

随着副中心逐渐拉开城市框架,体现城市灵魂的公共艺术装置已渐次“入场”,记录城市历史,刻画城市性格,演绎城市故事。

站在网红打卡地千荷泻露桥上望向运河公园,当代艺术家韩美林创作的巨型青铜雕塑《东方》——一只舞爪盘旋的东方巨龙和底部三尊祥瑞麒麟展示着通州城市发展与经济腾飞。位于运河商务区内的新光大中心门口的新雕塑《一石激起千层浪》,寓意城市副中心国际化城市面貌与奔向未来的充沛活力。

宋庄作为艺术创意小镇艺术氛围更为浓郁,公共艺术装置遍布大街小巷,足有上百处。位于小堡环岛中心的七色塔是宋庄“地标”,它由最早一批落地宋庄的艺术家之一方力钧设计,圆底尖嘴,外立面自上至下,分别用金、银、铜、铁、瓷、砖、泥不同材料依次粘贴而成,象征着人类艺术逐渐从乡村的泥土中走向辉煌。

漫步宋庄艺术区常能偶遇大师作品,比如曾在王府井步行街展出的雕塑艺术家章华处女座《童年记忆》系列作品之《编花篮》就被放置在全新改造的小堡文化广场中央,成为宋庄艺术区的又一地标。在南塘艺术区、国防艺术区等艺术家工作室门前也常常矗立着他们的代表作。

除了中心位置,体现巧心巧思的公共艺术装置还潜藏在宋庄的街角巷尾,引人寻宝打卡,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在小堡南街新添的一处占地上万平方米的开放式艺术公园,灰砖、不锈钢雕塑、铁锈板组合,让公园充满“艺术范儿”,园内还为艺术家展示作品预留了大量空间。“小堡南街步行街未来也会通过一些公共艺术装置的装饰,成为一条融合综合消费功能的艺术步行街。”宋庄镇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董九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