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67期 >2022-07-27编印

城市副中心助推京蒙协作开启新篇章
刊发日期:2022-07-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

在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的葡萄园里,村民正采摘丰收的果实。(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以东部发展优势弥补西部发展短板,以东部先发优势促进西部后发崛起,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2017年起,通州区深入开展与内蒙古翁牛特旗、奈曼旗、科右中旗的扶贫协作,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帮实扶,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带动三旗约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战完胜后,京蒙协作开始从“输血式帮扶”的1.0时代,驶入“造血式协作”的2.0时代。

近两年来,通州区继续携手翁牛特旗、奈曼旗,投入9196万元,聚焦产业协作共赢新主题,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产业造血

帮,就要帮到点上;扶,就要扶到根上。脱贫攻坚,强化“造血”功能,产业是最有力的支撑。

盛夏时节,翁牛特旗杨家营子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派繁忙热闹景象。园区内的西红柿、柿子椒等蔬菜经过采摘包装后,准备外运到北京市等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种植户的脸上,从五分地镇大窝铺村搬迁到富兴社区安置区的汪术告诉记者,自己在园区租种大棚种植西红柿等农作物,平均每个棚一茬的收入能达3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作为“一环三区七园”环城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翁牛特旗杨家营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既是京蒙扶贫协作产业园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20万亩,定位“高效、生态、集聚、创新”,创新建设管理模式,重点打造“绿色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现代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农业休闲观光目的地”五个功能区域。近年来,通州区累计投入京蒙协作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在通州区政府的“搭桥”下,通州区企业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杨家营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大田里玉米正铆足了劲儿地生长,处处欣欣向荣。这个因京蒙帮扶协作而走向振兴的村庄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这葡萄去年六月栽的,今年就挂果了。”村民张喜忠在大棚里忙碌着,一串串葡萄如珍珠般挂满枝头。他家这款葡萄叫“金红娃”,甜度高、无核,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前几年种了5个大棚,挣了钱,去年又包了5个棚。”张喜忠说,“我知道这些棚得到了北京通州区的资助,感谢他们!”目前,方家营子村的“葡萄经”已向全镇农户推广,并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全镇葡萄产业发展,探索规模化经营方式,力争达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村振兴目标。从旗级重点贫困村,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明星村”,依靠京蒙协作,通州区在方家营子村累计投入京蒙帮扶资金337.6万元,方家营子村实现了“华丽蜕变”。京蒙协作为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从6000多元增长到13000元,翻了一番。

5年来,通州区围绕首都和城市副中心特点及资源禀赋,按照“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批、龙头企业投资合作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合作社”的工作思路,推进“三个一批”,助力做大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期间,累计共为内蒙古三旗引进优质企业13家,引导企业投资9.2亿元,通过安排就业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为各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深厚根基。

消费扶贫

近年来,通过通州区扶贫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助推,来自内蒙古三旗的特色产品逐渐走入了北京市场,有效解决了农牧产品销售难问题,确保当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助力农牧产业做大做强。

赤峰是荞麦之乡,中国最好的荞麦几乎都产自赤峰,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荞麦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雨水和阳光。说到赤峰荞麦,不得不提翁牛特旗“80后”女企业家杨颖。2018年6月,经过层层审核,杨颖获得通州区帮扶的京蒙资金5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成立了明阳农业,并建立京蒙扶贫车间,专门做荞麦生意。

“通州区不仅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我50万元的支持,后续还帮助我们打开市场。在通州区的协助下,我们车间对接了展会、推介会、线上平台和机关食堂杂粮采购。2019年我们的荞麦产品成功亮相了北京世园会,一下子打开了市场。”杨颖说。通州区不仅帮忙把产品带出去,也把新技术引进来。去年,通州区利用京蒙帮扶资金和翁牛特旗统筹资金,帮助企业成立科技研发部,建设温控系统、喷淋系统、消毒空间等一系列科研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支持举措,荞麦利用率由原来的70%提升到现在的99%以上。该企业由过去的单一荞麦粗加工企业转型为拥有11个大系列220多个单品、涵盖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技生产企业。

2020年至2021年,通州区在北京举办了两场翁牛特旗农牧产品推介会。通过产品推介,两地进一步强化产业帮扶协作机制,搭建产销流通渠道和对接平台,将翁牛特旗的文化旅游、农牧产品等优势资源与通州区的市场、人才、技术、资金等有机对接。此外,利用京蒙对口帮扶的契机,在京通过特色产品专柜、超市网点及与企业签订采购协议等多种途径,确保消费帮扶产品销售业绩稳步提高。截至去年,翁牛特旗消费帮扶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达5亿元。

力拔穷根      

七月的内蒙古,沃野千里,风景如画。

走进奈曼旗治安镇西胡拉斯台嘎查村民包巴特尔的家,干净整洁的小院子外,是一个小型的牛舍,几头小牛犊壮实欢脱。5年前,包巴特尔因病致贫,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治安镇西胡拉斯台嘎查9户京蒙协作扶持的对象之一。2017年,他利用京蒙扶贫资金1.5万元,加上自己筹措的0.9万元,买了2头母牛,凭着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五年里,包巴特尔的牛从最初的2头发展到了17头,他还被村里聘为保洁员,一年有8000多元收入。

包巴特尔一家的命运之变,是通州对口帮扶的生动缩影。五年来,通州区多领域、全方位支持各受援地区产业发展,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援建扶贫车间、采购和帮助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等多种方式,助力内蒙古三旗贫困人口就业。

“这几天我来学十二生肖荞麦饰品的做法,学会了就可以在家做了。”村民任丽芳说。在翁牛特旗的明阳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当地村民正跟着老师学手艺,裁剪、装荞麦、穿针、引线、缝制……不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就做好了。在通州区援助和指导下,公司建立了扶贫车间,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岗位,对于不便出门的贫困户,主动上门提供手工艺品的技术指导和原材料,再定期进行回收。这种帮扶方式灵活有效,很受当地百姓欢迎。“我们在易地搬迁小区也建了扶贫分车间,会定期去指导培训,对于远点的山区,我们还会到村里去培训。”杨颖介绍。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通州区坚持“三个保持”“四个不摘”,统筹做好资金、项目和干部人才帮扶。跨越数千里的京蒙情谊,正续写新篇章。

“新时期新使命,我们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将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劳务协作稳定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农副产品消费帮扶以及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实现东西部双向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开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新局面。”通州区发改委协同科负责人邓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