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63期 >2022-07-21编印

今年底本市医保目录与国家医保目录统一
刊发日期:2022-07-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曲经纬)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要在3年内实现全国医保药品目录统一。为落实国家要求,本市将于今年年底彻底完成最后一批调出工作——将非国家医保药品品种从本市医保目录中调出。调整完成后,本市医保药品目录将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完全一致。

北京市自2020年起开始逐步将非国家医保药品调出本市医保报销范围,按照2020年(第一批)调整40%,2021年(第二批)调整40%,2022年(第三批)调整20%的比例逐步调整。

市医保局日前公布了本市第三批调出非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品种,其中不乏为人熟知的药品,如西药中有治疗高血压的氨氯地平、镇痛类药品布洛芬等;中成药里则有小儿感冒宁糖浆等。不过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处工作人员解释,删除药品在现有目录内均有替代品种。比如治疗高血压的氨氯地平,只是删除了某一剂型,即删除了氨氯地平丸,但氨氯地平片、氨氯地平胶囊、氨氯地平肠溶片等常见药品依然在目录里,依然在报销范围内。再如删除了克拉霉素干混悬液,而克拉霉素片、克拉霉素胶囊、克拉霉素颗粒等均在本市医保目录中;删除了布洛芬凝胶,而布洛芬乳膏、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片等均在目录里。

将非国家医保药品调出的同时,也调入了一些药。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三年来,累计将507个药品纳入到北京市的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内,涉及肿瘤靶向药、慢性病用药、抗感染用药、罕见病用药,还有有关妇女儿童的一些用药。“像去年全球首款精准靶向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药物,70万元一针国家谈到了3万元一针,北京市也及时把国家好的政策落实到位。”

据统计,这些药品涉及了21个临床组别,使患者的受益面更广泛,群众用药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据悉,本市6月份公布的第三批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具体执行时间为今年年底,为医疗机构预留6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医保基金可继续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在过渡期内适时替换治疗药品,保障参保人员就医用药需求。2023年1月1日以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的医保药品目录将不具差异化,将有益于异地就医和药品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