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57期 >2022-07-13编印

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核酸检测
刊发日期:2022-07-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核酸检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抓紧调整进口非冷链物品静置存放规定,不准自行出台加严管控措施,不得层层加码。

通知提出,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2个风险等级。

符合以下任意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低风险: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国家(地区)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所有大宗散装货物,包括煤炭、矿石、化工原料、粮食、饲料、牧草、原木等进口非冷链物品;装载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车、汽车自离开启运口岸起超过24小时的进口非冷链物品;装卸时不与装卸人员接触的进口非冷链物品;已实施预防性消毒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不属于其中任一情形的,或无法判定风险等级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从严”原则,判定为高风险。

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核酸检测。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不再预防性消毒。判定为高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规定的分工和流程实施预防性消毒。对于危险化学品、活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水果、蔬菜、精密仪器等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物品,不实施预防性消毒,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视情以适当方式进行处置。

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运载该物品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中发现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研判风险等级。

海关将持续加强源头管控,对不配合接受检查或存在问题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必要时采取撤销注册、暂停进口、限期整改等措施。抽样检测作为监测源头防范污染效果的重要手段,由海关在口岸环节组织实施,检测结果作为调整源头管控措施的依据。对检出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规定进行分级分类处置。对相关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不采取暂停进口申报的紧急预防性措施。

相关新闻:

本市有序恢复线下体育赛事活动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北京市体育局日前发布《北京市体育局关于有序恢复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通知》。《通知》称,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按照“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自昨日起,北京市有序恢复举办线下体育赛事活动。

《通知》明确了线下体育赛事活动的恢复区域,规定本市存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行政区域内原则上暂不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其他地区在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举办1000人(含组织服务保障人员和观众)以下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举办10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主办方须报属地政府审核评估后组织实施。国家对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于恢复办赛应具备的条件,《通知》中明确提到,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方应征得比赛场馆属地同意,并严格按照市、区疫情防控要求和《北京市体育赛事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第二版)》各项规定,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实名制管理、测温、扫码验码、查验48小时以内核酸、疫苗接种等措施。禁止中高风险地区、健康码异常、行程不明及7日内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入境未完成“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参赛。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单位,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强化安全防范,主动公开信息。各级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方或主办方委托的承办方均须在开赛前30日,登录北京市体育赛事活动信息管理平台(https://www.bjcac.org.cn/),主动公开赛事名称、时间、地点、主办方、承办方等基本信息。如赛事活动取消或延期举办,及时进行信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