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维静
2019年,北京市建立起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的指挥棒作用,着力形成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使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快速响应、有效处理,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受理855381件群众诉求,交出了响应率100%、解决率87.69%、满意率91.09%的答卷,探索了接诉即办驱动超大城市的治理模式。
“跟居民都不熟,又怎么了解诉求呢?”潞邑街道龙旺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东莲说,社区共有3000多户居民,可社工只有13人,“怎么能用这么少的人力服务好居民们,成为了社区的最大课题”。龙旺庄社区想出的办法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将节约出的时间,用于走到居民中间。13位社工把自己的手机号都公布在居民群里,“这是24小时服务群众的‘专机’,居民有啥困难,都可以打电话聊一聊、唠一唠。”社工们说。
与印象里办事柜台一字排开、社工对着电脑办公的场面相去甚远,龙旺庄社区居委会里没有“书记办公室”,社工也没有固定工位,但居民们说,社区书记、社工都不难找,楼前院后总能碰到他们。“居委会,就是居民的家,做这份工作可不能一直在办公室坐着不出来。”赵东莲说,“桌椅板凳”工作法是龙旺庄社区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和谐社区的着力点。为践行“离家门最近、与百姓最亲”的服务准则,社工们已经把办公桌搬到了居民中间,一有时间就串门入户,和居民唠唠家常,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久而久之,居民觉得有事找社工反映,解决得又快又好。
三年来,副中心已形成了像“桌椅板凳”工作法等一大批优秀工作经验—新华街道创新“抢单”工作模式,针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复杂工单,由街道主要领导或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将工单发到工作群,街道的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办理意愿等因素,进行“抢单”办理;玉桥街道“红星管家团”创新物业服务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的运作模式,扩大服务惠民的覆盖面,最大程度降低居民的开支;临河里街道利用接诉即办区级奖励资金设置“小修快补资金池”,用于解决接诉即办工作中的短板和集中性问题,同时做到未诉先办,降低12345诉求量;宋庄镇成立应急便民服务队,对突发性民生类问题和因权属不清而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启用专项资金,第一时间加以解决,确保15分钟完成人员抽调,30分钟到达现场,1小时内完成应急诉求办理,最大限度保民生、保安全、降损失。
基层是社会治理关键所在,居民是自治的基础,接诉即办工作是迅速处理、减少群众诉求的有效途径。副中心以12345市民热线为主要载体的接诉即办机制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融合、衔接,引导各级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单元,下沉到社区(村)的广大市民群众身边,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员。
今年是副中心“基层治理年”,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基层治理年”工作安排,副中心已结合“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工作计划,制定了围绕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引领、破解城市地区治理难题、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治理难题、破解农村地区治理难题等9方面14项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并以接诉即办工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对接相关数据,对群众反映的高频问题、高频点位进行专项整治提升,彻底解决一批困扰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下一步,接诉即办工作将向科技要生产力,靠科技提高效率。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务整体布局中,利用云计算、AI等技术,推进智能受理、智能派单、智能办理、智能考核、智能分析。用数据驱动基层治理,推动“热线+网格”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