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热点总第448期 >2022-06-30编印

看看这些家门口的暖心变化
党代会报告字里行间饱含真挚的为民情怀
刊发日期:2022-06-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

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党代会报告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民生情怀和民生温度。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过去的五年,首都广大市民收获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姓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党代会报告提出,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深化大气污染治理,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市民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大运河畔,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是副中心百姓切实感受到的明显变化。

在过去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副中心建成全市首座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超级站,依托7×24小时指挥调度中心全时监控,实现监测执法协同化、落格监管全域化,确保副中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通州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0天,占比74.4%,“蓝天”成色持续提升,“好天”创历史新高,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本底。

今年以来,通州区持续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松懈,一手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不动摇,坚持向“堵点弱点”发力,向“痛点难点”攻坚,向精细化治理对标,强力推进“一微克”行动。今年1—5月,全区累计优良天数122天,占比80.8%,同比增加21天。

“绣”出精品街巷

党代会报告提出,过去五年,北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全域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区城市管理委环建科郭娜表示,过去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167条背街小巷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景观”。2021年,副中心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3%,与生态涵养区并列全市第一。

“以前马路边的烧烤摊点到了晚上就开始烟熏火燎的,小吃摊往路边一放,我们自行车都没办法骑了,多亏这次街巷整治,让它变了模样。”家住潞河中学北街6号楼的霍女士看到家门口的变化十分欣喜。从一街一巷到连片提升,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借背街小巷整治之机,将环境整治提升由街巷向周边居民小区、平房院落、花园绿地甚至附近纵横交错的支路胡同延伸,以线带面,形成“组团式”连片整治效果。

今年是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城市管理部门将结合党代会报告要求,研究背街小巷向平房院落延伸的途径和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将合理化建议融入整治提升,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清朗有序、宜居宜游的文明街巷。

从“蛛网满天”到一步一景

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北京加强市容景观整治,城市空间清朗有序。

实施架空线入地、景观亮化、治理环境顽疾、修建口袋公园、改造老旧小区……五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秩序的新举措、新办法。

有着300年历史的西塔胡同,从曾经的低头路面不平、抬头“蛛网满天”,到今天的花红柳绿、一步一景,经历了三次“大手术”,胡同的“蝶变”让周边居民惊喜不已。越发通透澄澈的天际线背后,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的民心工程取得的良好成效。自2018年以来,副中心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开竣工总量达263条道路、169.8公里,道路环境、空间视觉大幅改善。

城市空间清朗有序不止于此。从“一把扫帚”到“人机协作”,环卫工人的装备不断升级,环卫作业质量不断提档。除了清洁城区卫生,城市副中心还深入开展城乡垃圾集中整治,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区域及高速公路、连村路等部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消除各类卫生死角,通过分类规范垃圾处置等措施控制白色污染物,保证城乡卫生质量。目前,副中心道路保洁实现了“以克论净”,一级道路尘土残存量平均值可达到每平方米8.8克,比市级标准少1.2克。

群众诉求“接单即办”

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创新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并向主动治理深化,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担当精神显著增强。

近年来,漷县镇全面推行“接单即办”办件模式,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推进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快速办理。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实在是太感谢了。”近日,家住李辛庄的李先生反映,隔壁宅院荒废,院内树木没有修剪,经常蹭到自家屋瓦导致漏雨,由于无法联系到对方,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解决修剪树木的问题。

接到诉求后,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工作人员15分钟内就将工单反馈至李辛庄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协调,在获得当事人的同意后,立即安排树木修剪,问题很快解决。

漷县镇通过“简单诉求直接解决、一般诉求调度解决、复杂诉求吹哨解决”让群众诉求“秒接单”“速回音”。现在,便民热线转派工单更实行分级处置:特急件要求承办单位30分钟内响应回复,紧急件办复时限为1个工作日,普通件能办的马上办、彻底办,并限时5个工作日内办结。

精准问诊课堂教学

党代会报告提出,本市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通州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聚焦作业精准提质,实现课内外良性互动;聚焦课堂提质,实现课内增效、课后减负;聚焦服务供给提质,实现学生课后多样化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我今天的作业有三道题,每个人作业不同,数量不同或题目不同。”近日,通州区东方小学五(5)班的张艺馨收到了量身定制的语文作业。这是东方小学基于《移动网络与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的精准问诊课堂教学新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每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靶向定制作业,精准实现“哪儿弱练哪儿”。

语文老师闫继凡说,减负更得提质,落实“双减”就是让教育遵循规律,让学生回归校园。科技反哺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实效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区域综合医联体

党代会报告提到,五年来,我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北京友谊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国家级、市级优质医疗资源联合通州区基层医疗机构,扎根副中心,推进城市副中心构建健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家住宋庄镇徐辛庄附近的老张活动后胸闷、胸痛,便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看。在此出诊的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黄榕翀了解老张的情况后,立刻要求将他转诊至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通过绿色通道,老张很快住院,冠脉造影发现冠脉病变非常严重,随时都有心梗猝死的可能,通州院区心内科随即安排冠脉介入治疗,老张平安出院。

作为首家落户城市副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已与通州区域内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二级医院及1家优质社会办医疗机构签订片区制医联体协议,帮助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流程。

目前,通州区已建立起以北京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北大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区域综合医联体以及多学科医联体,形成医院—社区功能互补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