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两岸绿意连绵,游船宛在画中行。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冯维静
“远看通州城呀,好大一条船。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开船喽!”伴着豪迈的“运河号子”,分别来自北京通州、河北香河的游船,相向驶过杨洼船闸。游船上,防疫志愿者、工程建设者、优秀党员代表等兴奋地挥舞着五星红旗,与岸上的群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时间,船上、岸上,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
这是值得记录的一天,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节点。经过两地不懈努力,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正式如期通航。更令人振奋的是,在一船游两地的基础上,远期还将实现京津冀游船互联互通。
人在船上坐,船在画中游。站在船顶观光平台上凭栏远望,平均200米宽的运河河道、沿岸绿意连绵的公园林地,一览无余,微风徐来,赏心悦目。首批登船的党员代表——于家务回族乡永济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立全,拿着手机拍个不停。“一路风景美如画,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生活在城市副中心太幸福了!”
“虽然亲身参与船闸建设,但都没有时间欣赏两岸美丽风光。今天能够乘船体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杨洼船闸设计总负责人翟明杰投身船闸建设,最大的心愿就是正式通航后,带着家人来看看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杨洼船闸是实现大运河京冀地区旅游通航的关键节点工程,也是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这个仅用8个月时间建造完成的闸区,创下了北京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的纪录。
作为工程建设者,游船通过船闸的那一刻,翟明杰心潮澎湃,往昔岁月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让她感慨万千。她情不自禁地化身“讲解员”,兴致勃勃地为大家讲起船闸背后的故事。杨洼闸地理位置特殊,左岸是北京,右岸在河北,是名副其实的“京畿水上门户”。船闸以“杨洼千帆”为设计主题,灵感来自古时北运河漕船穿梭、商贾繁茂的盛景。闸区内建筑风格与拦河闸相呼应,着重展示“城墙”“城门”元素,突显水上门户特点。“讲解员”讲得细致,游客听得认真。
蓝天白云之下,游船推浪起,杨柳映清波,谈古且论今,相伴水声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