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43期 >2022-06-23编印

还岸于民
刊发日期:2022-06-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冯维静

1-1.jpg

五河交汇处水清岸绿,滨河岸线成市民休闲好去处。记者 唐建/摄

多河富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历史上便因水而兴。区内19条河流汇聚,河道总长245.14公里,明清两代,已发展成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水陆都会。

如今,城市副中心正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重打造岸绿景美的滨水岸线。通过岸线清理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让水岸线既是防汛抗洪的重要防线,又承载了生活、生态、景观功能。

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主要河道将形成约160公里连续贯通的生态滨水岸线,实现全域水系互联互通、滨水岸线便利可达。

五河交汇处成为水环境治理“样板间”

阳光下,宽阔的河面微波粼粼,河中成群的野鸭悠哉觅食。在五河交汇处,有一段46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范围涵盖北运河拦河闸的上下游200米,这块水域表面看上去平淡无奇,却是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和北运河这五条河流的交汇处。

“以前这里只是一条了无生机的河道,水是黑色的,大家都不愿意靠近,现在周边景色优美,鸟禽纷纷驻足,真是脱胎换骨。”对于变化,居住在北关附近的居民张小春深有感触,在她看来,蝶变后的五河交汇处汇聚了生态美、人文美、城市美,真正实现了还水、还岸、还景于民。

近年来,北运河管理处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实施多项滨河景观提升工程,让“石头开花见绿”。其中,作为副中心水环境治理“样板间”,五河交汇处岸边种植3500平方米芦苇,并栽种了草坪、棣棠、黄杨等,充分发挥湿地休闲体验功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目前,这段水域周边种植的水生植物达15种,生态水环境的改善使鱼类繁殖种类达13种、吸引水鸟十余种。治理之后的运河畔也常常“偶遇”各种以前很少见到的鸟儿,目前共发现蒙古银鸥、苍鹭、白琵鹭、天鹅、野鸭等近30种。

一路沿着北运河岸线漫步,可饱览美丽的滨水景色,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游客争相打卡的黄金地段。通过水岸同治、改善水生态结构等工程手段,北运河流域构筑起一处处“水上乐园”。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副中心在建设湿地、公园、绿道、滨河景观、配套服务等方面已有详细的任务清单。其中,在潮白河沿线、大运河—温榆河沿线等地,每年择地实施1000亩精品近自然景观林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十四五”时期合计实施5000亩。同时,通过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打造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湿地景观特色。

40公里运河滨水景观 休闲赏景“感觉不错”

“怡人的生活岸线,多彩的休闲绿廊,多样的公园场所”,如今的运河景观带让人流连。随着北运河40公里全线通航,从北向南无论是亲水观景路、漫水桥还是生态护坡、防护林带,河堤坡面上绿草如茵,堤顶路边槐柳依依。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这些景色宜人、心旷神怡的滨河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城市绿心公园、西集镇湿地公园……景观带绿化景观优美,沿途设置有自助售卖机、分类垃圾桶等,方便游客使用。在滑梯、沙池等儿童游乐设施旁,还安装有直饮水,并设有洗手台。在主要路口,共享单车停靠在旁,治安员每日巡逻。从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台看去,白天一河两岸风景秀丽,晚上景观带点亮炫彩灯光,一栋栋高楼灯光闪烁,夜色璀璨。

北运河下游沿岸,甘棠、榆林庄、杨洼三座船闸安装了石雕护栏,与周边新栽种的水生植物相映成趣。滨河景观提升工程则建起慢行道、休息区、观景区等陆域配套服务设施,形成河湖水系绿色生态走廊。大运河上,文化墙和民俗雕塑让各座船闸更具韵味,彰显千年古运河的深厚底蕴。

“早上、傍晚,河堤健身步道都有很多人跑步健身。”这几年,住在新华联小区的蔡芳周末常和家人来河边休闲,一家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轻松惬意。全家沿河而行,一路还发现不少好去处,既有草莓、樱桃、大桃、葡萄采摘园,又有垂钓园、农家乐。

水质变清、道路变绿,林水联动,美景如画。

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水生态空间、复苏河湖生态等规划任务也已明确。通州区水务局编制的《“十四五”时期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39条区管河道将通过两河水网、城南水网、萧太后河生态修复等工程,实现全域水系连通,水生生物群落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生态健康持续向好,形成“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

水生态修复“牛奶河”还清 滨水人居环境大提升

萧太后河柳青岸绿,古运码头遗址公园水岸多彩……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和景观提升,萧太后河通州段形成6万平方米“水下森林”。两岸还建成数十米宽的生态治河体验区和漕运文化展示区,成为城市副中心一道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交织的城市绿廊。

但在十多年前,因为大量生产生活污水直排,这里还是发黑、发臭的“牛奶河”,令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2016年至2020年间,萧太后河朝阳段、通州段启动提升修复工程,通过促流增绿、增柔减刚等措施,打造安全的河、生态的河。同时,启动了以“水下森林”为核心的水生态修复,通过构建沉水植被系统、鱼螺贝类等水生动物系统和水体微生物菌群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形成自然修复、有机调节的河流。如今,萧太后河“水下森林”的打造已现成效,河水越来越清,河岸越来越美,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多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优美河湖引来鸟儿翩跹,河中越来越多的鱼类在此“安家”。

住萧太后河周边的居民刘强很开心,由于萧太后河水质改善,小区变成河景房,“亲戚朋友到我家聚会也会到河边儿走走,这儿也是孩子夏天最喜欢去的地方。”

副中心水生态系统修复持续不停,且分工明确、各有侧重。

根据规划,潮白河廊道将以水生态空间优化调整及地下地表协同修复为重点,调整河道管理范围内用地类型,充分利用河网、坑塘、农田渠系回补地下水资源,保障下游段生态基流,提高河流生态功能。

北运河廊道将重点围绕水文化弘扬、副中心水生态功能提升,围绕通航水量保障、再生水补水河流生态修复、亲水空间改善等,持续推进北运河再生水生态调度。

通惠河、凤港减河等中小河道则以提升滨水休闲空间品质为目标,围绕边坡水土流失防护、滨水生态带建设、水域生境运维等实施保护修复,提升滨水空间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