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42期 >2022-06-22编印

智慧基因
刊发日期:2022-06-2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jpg“城市大脑”将升级城市管理指挥平台,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智能治理赋能加力。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赵鹏 冯维静

到2025年,副中心将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率达到98%,重点区域信号灯联网率提前达到100%,政务云服务覆盖率率先达到100%,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非涉密事项网上可办率实现100%,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城市技术和网络安全企业收入翻两番。

城市副中心正在夯实未来城市之基,超前布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北京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及世界智慧城市的发展典范。


城市大脑赋能 治理全面升级

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智慧之城。一网统管的“城市大脑”应运而生,汇聚了信号、违法、供热、停车、照明、电力、环卫等60种类型的数据,接入4778台监控设备、520台系统信号机、287辆环卫车辆、6770基路灯等物联设备,城市的运行实况、城市部件分布情况等数据尽在掌握,让城市副中心精准破解大城市病,管理更加精细化。

这两年,不少副中心市民发现,家门口的路畅通了,很多路段的拥堵情况逐渐消失。这背后正是“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系统在起作用。2018年,城市副中心启动了信号灯升级改造项目,同步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目前,全区906平方公里内除在建道路外,所有路口信号灯已全部实现联网控制,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信号灯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测评报告显示,“智慧交通”系统运行后,副中心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对交通的治理,我们不光服务车也服务人,比如方便行人优先的‘行人自适应’系统。对行人方向斑马线上的红绿灯,特别是在车流量不多的情况下,夜间就优先服务于行人,等待超过8秒红绿灯会优先对行人放行。”区城市管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智慧交通是“城市大脑”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副中心已构建出特勤控制、绿波控制、人行过街自适应、地下管线AR查询等一批应用场景。其中,地下管线AR应用作为全市首创,它在“城市大脑”中形成了地上、地下一张图,通过手机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环境与地下管线三维数据相结合,为抢修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在疫情防控期间,“城市大脑”也发挥着作用。AI视频功能对公共场所未戴口罩的行为进行分析,及时建议相关管理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管控,形成工作闭环。

在与潞河等医院急救系统对接中,“城市大脑”利用5G高速、低延时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将急救车内的患者状态分享给医院,还能通过信号灯控制,为急救车打开绿色通道,实现一路畅通。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2.5公里路需要救护车行驶15分钟,但在“城市大脑”介入后,只需不到3分钟。

此外,“城市大脑”中还包含处理突发事件的界面。针对火灾专题、地质灾害、防汛专题、安全生产专题等综合防范类业务,系统内构建了各项安全监管专题,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应急事件管理调度系统,接下来将形成事件发现预警、协调处理及效果评估的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完善的应急事件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机制。

新时代城市治理新图景正在一笔笔勾勒。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建设,“城市大脑”还将升级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完善城市大脑顶层设计、经济大脑、城市治理大脑、社会治理大脑,进一步整合各类数字资源,推动数字管理的信息共享,向数字孪生城市进化,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市智能治理赋能加力。


政务服务互通 自动驾驶提速

大运河畔,一座更智慧的副中心已悄然崛起。这里正在全力构建覆盖22个街道(乡镇)和631个社区(村)的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实现各级政务服务场所“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集成服务,打通群众办事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融合发展,提供“全网”无差别的政务服务。

全区正在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促进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次数”,实现全部事项支持全程网办、全域通办,实现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签发,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共享使用电子证照,实行网上证照查验。

“数字化社区”示范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作为智慧城市相关服务的运营方,首通智城公司方面介绍,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副中心正在加快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数字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生活便利化、商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水平。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拟选定部分试点小区,先行开展数字社区建设。

未来,这些试点小区通过数字化社区平台及部署在住宅中的综合信息终端硬件,连接居民、物业、商业、政府,打通智慧社区的最后一百米,将实现居民生活、物业管理、社区商圈、政府服务等多方面智慧化,使社区治理更高效、物业服务更全面、居民生活更便利、商业服务更精准。

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副中心居民也将享受到更具未来感的网联云控自动驾驶示范工程。首通智城公司方面表示,聚焦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4个重点区域,正在率先落地数字孪生城市、网联自动驾驶等试点示范项目。

2021年8月,副中心已率先开展行政办公区周边道路自动驾驶接驳车测试应用服务。到今年5月,行政办公区区域已增加自动驾驶运营车辆约30%,到今年6月底,预计还将再增加自动驾驶车辆30%以上。

为了提速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已正式成立并初具规模。目前,联盟企业已扩充至46家,依托联盟专家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对接优质企业到城市副中心聚集和发展,初步形成智慧城市上、中、下游产业链框架,发挥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规划指引 建设数字高地

以超前科技为引领,在“十四五”时期规划、管理、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副中心,提升城市品质,快速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日前,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和通州区政府共同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 (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以软件带动硬件、以科技引领创新,通过智能化手段,深入探索中心城、城市副中心、北三县的多元合作新模式、新方法,在政务、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协同发展新途径,带动京津冀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实现京津冀协同的“多点突破”,打造京津冀的“智慧共同体”。

期间,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综合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AI、大数据等技术,到2025年,副中心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为北京乃至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及世界智慧城市的发展典范。

同时,通过超前布局,副中心将探索6G、卫星互联网等下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应用。到2025年,副中心将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构建一套万物互联立体感知网。与此同时,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全局统揽、精准服务、高效决策。

公共交通、生态环保、联合执法等领域也将因此实现区域联动,到2025年,副中心重点区域信号灯联网率提前达到100%,政务云服务覆盖率率先达到100%,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非涉密事项网上可办率实现100%。

按照规划,副中心还将率先建成数字经济示范高地。为此,副中心会以城市科技、网络安全、数字设计等为特色助力数字产业化;以数字科技赋能文旅产业;以数字贸易助力副中心“两区”建设;以数字消费打造新零售新业态;以数字金融打造财富管理新范式;以政务服务、文化旅游等数据专区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化。伴随着“产城共荣”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到2025年,副中心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达到8%,城市技术和网安企业收入也会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