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珊
今年11月底前,本市将实现7000余个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眼下,许多区已经先行先试,就近设立社区服务站或村政务服务站,提供“一窗”式服务、代收代办服务等,着力构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市政务服务局、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政务服务站有了“全能社工”
广外街道京铁和园社区服务站综合窗口,已经配备了高拍仪、扫描仪、评价器等全套设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社保卡申请、补领等事项。
作为全市首家街道级政务服务“一窗式通办”街道,西城区广外街道“综窗”共受理近10个部门的131项业务,年受理量达86000余人次。如今,服务的触角正在向社区延伸,3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站,相当于在街道开设了38个“一窗式”综合窗口,打造不出社区就能办事的“全科窗口”。
“全科”服务如何实现?记者了解到,街道统一编制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在现有区级统一18项服务事项基础上,又增加了40项百姓需求量较大的人力社保、社会救助、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高频事项,引导群众就近办。此外每个社区指定2人为“全能社工”,强化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政策掌握程度。
“全能社工”将受理信息通过“综窗”平台上传至街道政务中心,街道“综窗”工作人员受理后将结果反馈给社区服务站。同时,街道会对即将超时业务及时提醒,确保不漏项,完成社区事务办理的闭环。针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全能社工”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系统与街道政务中心进行实时联系沟通,“现场”咨询解答。
类似的社区服务站正在全市推广。聚焦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各区都将统一对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级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明确事项办理各个环节要求,针对社区(村)代办事项特点,明确受理类、代收代办类、咨询预审类事项,并对外公示。
远郊山区提供代收代办服务
在就近服务的模式上,各区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采取“一窗”式服务、自助智能服务、移动掌上服务和代收代办服务等某一种或多种相结合。尤其对于远郊山区,依托现有人员力量,为群众提供线下代收代办等便民服务。
在怀柔区,一支覆盖全区16个镇街、318个村(社区),共1508名“代办员”和896名“网办员”的办事队伍已经组建完成。农民办理一些政务事项不用再四处奔波,只需要将相关申请材料交给“代办员”,在家“坐享其成”就好。
从“农民跑路”到“代办替跑”,得益于怀柔创设的村级、镇街级、区级三棒“互动接力”无缝衔接的政务服务代办模式。“第一棒”是村级政务服务站“代办员”。在做好代办信息采集、材料整理、提交申请的基础上,完成由村跑镇的交接。“第二棒”是镇街服务中心办事员。他们对村级“代办员”报至镇街的申请快速处理,需要到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办理的事项,由办事员负责代替跑办相关手续。“第三棒”是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协调员。对能够即时办理的事项即接即办,对承诺的事项压缩时限办理。办结后第一时间联系办事员,及时现场取件或通过邮件送达。
对政务服务诉求“闻风而动”
家门口的服务站点给百姓提供了便利,但办事效率和质量如何保证?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各区将进一步明确实行亮明身份、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监督评价等基本工作制度,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并对群众政务服务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同时采取提级响应、上门宣讲等方式不断优化服务。
按照计划,2022年7月底前,全市将统一事项咨询、受理、审批、流程、时限等标准,实现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100%委托受理,50%以上的社区(村)完成规范化建设。9月底前,全市八成以上的社区(村)完成规范化建设。11月底前,7000余个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达到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