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439期 >2022-06-17编印

西集镇市级生态林养护示范区丰富生物多样性
首都森林城镇打造原生态森林之美
刊发日期:2022-06-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搭建小动物庇护场所、改造小微湿地……林场工作人员为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创造条件。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绿道纵横、林水相依、野生动物纷纷来“安家”……位于城市副中心东部的首都森林城镇——西集镇1837亩市级生态林养护示范区,努力营建四季有景、生物多样、以林窗游憩为主的近自然森林,为小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

夏日的西集镇市级生态林养护示范区,一排排树木生长茂盛,鸟儿们欢快的鸣叫声不时传入耳中,蓝花鼠尾草正处于盛花期。园区里的水鸟带着孵出的幼鸟,在林中小路上闲庭信步。

在林子深处,一个用废旧木材搭建的“宝葫芦”映入眼帘,据该镇林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宝葫芦”里面将填充石头、树枝以及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用于种植月季等多刺、蔓生的保护性植物,打造小动物藏身、觅食的人造灌木丛。离人造灌木丛不远,还有一处被圈起来的不规则场地,里面低洼处搭建了木桥。“我们将这里打造成小微湿地,后续会注入适量的水,种植水生植物,小动物们可以来此饮水、嬉戏。小微湿地旁是一间木房子,也是为小动物搭建的庇护场所。”该工作人员说,目前人造灌木丛和小微湿地形成一个微缩且完善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前在林地里很少能见到小动物,如今能经常碰到,已吸引野兔、蛇、野鸡、刺猬等10余种野生动物在此“安家”。

在搭建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之余,西集镇集体林场还对示范区内的小微湿地进行适度改造,将部分芦苇更换成荷花,目前荷叶已浮出水面,有的已长出花苞。湿地的防护带上还种植了鸢尾花,与芦苇、柳树等植物一起构成湿地植物防护带。此外,示范区还悬挂了一些人工鸟巢,后续还会搭建昆虫旅馆,为更多的鸟类、昆虫以及一些小型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记者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决定,在平原地区建设20个市级、30个区级生态林养护管理综合示范区。示范区根据林地特点分成郊野森林公园型、湿地森林型、困难立地生态林型、近自然生态林型和绿色通道景观型共五大类型。其中,西集镇侯各庄村的市级示范区定位为近自然生态林型。示范区总面积1837亩,主要栽植刺槐、旱柳、油松等树木,地被植物达3.9万余平方米。针对示范区特点,近两年,西集镇通过对较密的常绿树木和落叶乔灌木采取重剪、疏密移植、去除病弱树等抚育措施,扩大林木生长空间,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同时采取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改善森林的树种组成、年龄和水平结构,从而促进林木生长,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健康状况,建成林分密度适中、树种丰富的“复层、异龄、混交”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最大化地发挥林地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