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36期 >2022-06-14编印

国内首个石油化工类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探索成功经验
昔日化工厂 今朝生态氧吧
刊发日期:2022-06-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0220614_001_96786.jpg

2020年9月30日,城市绿心开园迎接游客。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走进城市绿心,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草木气息和泥土的芬芳。谁能想到,这个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是在原东方化工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作为国内首个石油化工类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昔日的东方化工厂,如今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氧吧。

前世今生:污染地块上打造天然氧吧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方向入口处,一对显眼的麒麟雕塑迎接着游客。这里曾是东方化工厂的厂区入口,现在已经成为公园“36景”之一。原厂房、生产设施拆除后,厂区的门房和旗杆广场等得以保留,如今设有工业遗址展、向化工厂建设者致敬的汉白玉石碑。

  “这儿就是东方厂原来的厂门口。”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王雅妮介绍道。见证了公园从无到有的王雅妮,回想起当初的一切,感慨道:“当初这边刚拆完,都是泥巴,如果不是留着厂牌和门房,真的已经完全想不起曾经的样子了。”

  站在曾经的厂区门口,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高低错落有致的植被将这里打造成为天然氧吧。“现在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原来厂区的主路。”沿路而行,王雅妮边走边介绍,“这儿原来是厂区的升旗广场,经过我们的改造,制作了一块再现厂区布局的铜制沙盘,立体再现厂区的建筑布局,也能让大家更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从铜制沙盘再往里走数百米,游客会被一道近2米高的绿色栅栏拦住。栅栏里面正是昔日东方化工厂的核心区,现在已成为城市绿心生态保育核所在地。

  生态修复:实施“五位一体”风险管控措施

  2017年,东方化工厂完成拆除。由于厂区内部分土壤存在污染,为了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紧密结合,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实施了以阻隔覆土+生态恢复+自然衰减+环境监测+制度控制“五位一体”的风险管控措施。

  “通过对15.7万平方米的污染区域进行厚度不小于1米的阻隔覆土,加上50厘米-100厘米耕填层,有效切断了污染物暴露的途径。”区生态环境局水和土壤环境科工作人员马章博介绍,这样做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性的土壤基质。

  在原东方化工厂厂区内,率先探索建设了生态保育核,通过减少人工干预,让植物在这里自然生长,营造多样的动物栖息生境,为小动物、鸟类提供了自然生存的空间,实现生态恢复。在生态保育核内,工作人员混合播种了先锋抗性强的树种,促进污染物的自然衰减;结合科技模型进行监控,有效预测污染物迁移扩散和自然衰减的趋势。如今,这里树木植被丰富,野花遍地。“我们每周都会来这里监测一次环境,经常能看到兔子、鸟类、野鸡等小动物。”王雅妮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

  生态保育核对于修复土壤有怎样的帮助?马章博解释,生态保育核是一定区域内运用接近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模式,营造一种稳定、层次丰富的密林植物群落,通过减少人工干预,限制游人进入,从而形成一个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最丰富的区域。这个模式是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利用植物新陈代谢、根际降解以及生态群落的扩大等,以自然生命力来修复污染区域,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根据目前的监测结果,生态保育核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监测到约50种小动物在绿心生态保育核内“安家”。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种,分别为:灰脸鵟鹰、雀鹰、纵纹腹小鸮;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等;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15种,包括环颈雉、绿头鸭等,保护物种占总物种数56.1%。

20220614_002_1450.jpg

2017年9月14日,东方化工厂正在拆除。记者 常鸣/摄

  监测网络:科学布置“上天入地”多介质监测体系

  通过一系列生态手段,曾经的东方化工厂已被大片森林树木覆盖。区生态环境局还通过科学布置“上天入地”的监测网络,建立空气、土壤气、地下水、生态环境等多介质监测体系,动态评估风险管控与生态恢复效果。“我们还联动公园的运营管理,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风险管控制度和应急预案,有效地保障了公园内的环境安全与人群健康。”

  据了解,东方化工厂风险管控项目为国内首个石油化工类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截至目前的监测结果表明,生态保育核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污染物检测浓度远远小于管控目标限值,管控效果和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实现了风险管控目标,也为国家污染场地治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