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宁国法在大棚内采摘成熟的樱桃番茄。记者 田兆玉/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上半年种樱桃番茄,下半年种水果萝卜,科技小院落户永乐店镇西槐庄村一年,这个位于北京东南远郊的经济薄弱村,从此走上了品质农业的转型之路,其自主打造的“西槐庄园”精品蔬菜,已初步打开销售渠道并赢得了一批市民的好评,村集体收入实现增长330%。
新技术“捞来”第一桶金
凌晨5点,住在西槐庄村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宁国法,已经在地头的大棚里忙活开了。入夏以来,宁国法和同住科技小院的两名同学每天早早起来,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来钻进试验大棚,查看蔬菜长势,收拾地头农活。“早晨凉快,干活不闷,我们愿意趁着早上多忙活一会儿。”
眼下,大棚里的樱桃番茄、豆角、辣椒都进入了采摘期。去年,他们第一次尝试种樱桃番茄,就采取了订单模式。“我们帮人家种,种好了他们过来收,这种番茄主要指标就是含糖量。”从大学校园跨到田间地头,两人边摸索边干,种植过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全面改造种植端,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诱虫板等物理防治办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智能终端技术对大棚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忙到6月,番茄熟了,订单收购方现场一测,含糖量超8,合格了。“这种品质的番茄市场上可以卖到每斤10元以上。”宁国法说,也正是有了这第一桶金,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
今年效益再增30%左右
今年,科技小院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前一个月就种下了升级版的樱桃番茄。“去年我们第一次种植,对这里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都不太了解,导致种植延后,成熟期和陆地番茄‘撞车’,价格受到了影响。”宁国法说,今年我们调整了种植时间,通过覆盖两层膜,提升大棚温度,提前一个月播种,留出更多果穗,今年也将比去年更高产。
“只要是吃过我们种的番茄,大家都说味道好价格还实惠。”在去年番茄收获成功的同时,小院也收获了“好吃”的口碑。大家对科技小院的期待很高,也让小院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今年我们对品种进行了升级,从去年的京彩6号直接升级到8号,口感更好。”宁国法表示,预计今年亩产量将达到8000斤,效益比去年再高出30%左右。
去年试验大棚全部种了番茄,采摘时需要大量人力,今年科技小院也调整了种植方向,除了两个棚种植番茄外,其余三个大棚种了豆角、辣椒等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的作物,后期采摘时间又可以和番茄错开。
科技小院蔬菜又添新品种
在去年一年的种植基础上,西槐庄村目前制定了两茬蔬菜的种植计划,“春天种樱桃番茄,到了8月底就种上水果萝卜,现在这两个已经是我们村的招牌了,好多人都在问。”西槐庄村党支部书记姜学武说,他的手机就像订购热线一样,经常会收到购买水果萝卜和樱桃番茄的电话,“去年没吃够的,今年早早就惦记上了。”
除了去年已经收获市民好评的樱桃番茄和水果萝卜外,科技小院今年首种的辣椒和豆角,也加入了市民的采购清单。今年刚刚来到西槐庄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晓恬,是第二批进驻小院的大学生。通过与学长们交流,她为西槐庄村引进了甜糯玉米、生食水果玉米。目前试种了7亩地。“我想试试看,能不能让这两种品质高、价格也高的玉米落户到咱们西槐庄村,再丰富一下村里的农产品种类。”
科技小院一路前行,也让一度经济薄弱的西槐庄村看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希望。今年,村里建起了40多平方米的冷库,村西南口一处30亩的出租地也收了回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资金支持下,村里计划建起连体大棚,“我们村想借助科技小院这股春风,走出一条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姜学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