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34期 >2022-06-10编印

生态绿引来万物生
刊发日期:2022-06-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1-1.jpg

城市副中心成为“鸟类天堂”,一群白鹭在水边休憩、觅食。(资料图) 郭建华/摄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城市副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他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保持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总书记念兹在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六年来,副中心建设逐渐发挥出生态效应:仰视,鸿翔鸾起;俯瞰,鱼翔浅底;远望,小动物上蹿下跳尽情戏耍。生态绿引来万物生,副中心一直致力于探寻合理、永续的“生生之道”。

罕见鸟类副中心“同框”

清晨,通惠河八里桥古桥下,绿头鸭戏水栖息;午后,大运河森林公园内,“千年老等儿”苍鹭单脚立于浅滩,静候“愿者上钩”;傍晚,北运河甘棠闸下,近百只绿头鸭、斑嘴鸭踏水起飞……这些生灵用绚丽的羽毛,装扮着副中心的湛蓝长空。

森林入城、精细治水,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成为“鸟类天堂”。

大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仅有不到2000只。它们越冬时喜欢宽阔的田地,胆小又容易受惊,因此很难找到适合的栖息地。六年前,在城市副中心启航之时,它们选择在这里圈地越冬。从当初的“单枪匹马”而来,到如今已是“四口之家”。

在台湖镇水南村,除了大鸨,每年10月底,还有十几只长耳鸮组成越冬种群从北方飞来。它们在荒地觅食,在高大林木区域栖息,直至来年五月方才离开。近年来,罕见鸟种灰雁、大天鹅、小天鹅、翘鼻麻鸭、花脸鸭等野生鸟类也在副中心多个区域形成多个种群,“拉家带口”成为美丽生态的生动注脚。

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发布的《2021年通州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记录到的通州区野生鸟类已达341种,斑背大尾莺、乌雕、小杓鹬等27种“稀客”已被载入副中心鸟类名录。

野生鸟类是生态晴雨表,环境改善是鸟类增加的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等共同组成了城市的自然生态体系。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马驹桥湿地等一大批绿色空间,成了涉禽鸟类的乐园;而在这些公园之间,一些林地、农田、荒地又形成了不少鸟类乐园,农田收割后遗撒的种子也成为许多鸟类最爱的口粮……

这两年,城市副中心森林基底逐渐形成,刷新了生物多样性的“成绩单”,城市生态持续恢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择此地休养生息,一代代寻迹而来。

保育小区留野生动物“安家”

在潞城林场,一座占地面积100亩的小区趣味横生。山斑鸠出没觅食,伸直了脖子十分警惕,野兔蹦蹦跳跳在草丛中扑出翩翩飞蝶……这些有趣的画面,都被“森林之眼”红外线摄影机收录下来。

小区里还有本杰士堆27个,昆虫旅馆25个,它们都是为野生动物们建造的“安置房”,周边遍布食源植物、蜜源植物和5处小微湿地,为野生动物们提供食物、水源,让城市副中心留白增绿的同时,留野、留趣。

在副中心,像这样的保育小区有27个,遍布9个特色小镇。其中,潞城镇、于家务乡、西集镇三处保育小区还入选了去年全市“十佳”,今年全区还计划建设24个。

保育小区是系统性逐步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维持的方法之一。“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建设600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在人工林中布设天然装置,维系生物结构,打造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体系。

森林是最复杂的地球生态系统,是很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副中心森林版图不断完善,让大都市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目前区域内森林总面积达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预计202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5%。域内已构建出了以森林、湿地与河流相依共存的多样化生态体系。

多河富水崛起“水下森林”

城市副中心自规划伊始,便要建成一座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的发展布局中,“一带”便指大运河生态文明带,六年来,生态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俯瞰大运河北段源头五河交汇处,芦苇荡漾,水草依依,野鸭戏鱼,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随着水波荡漾展开。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一边连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一边连着野生动植物的命运。这两年,副中心大大小小的河道里建起“水下森林”,通过构建沉水植被系统、鱼螺贝类等水生动物系统和水体微生物菌群,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

每年3至4月,白鲢、鳙鱼等万余尾鱼苗活蹦乱跳倾泄而下,游入北运河中栖息繁衍,通过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使水下生态系统快速重构。据统计,仅在五河交汇处滨水带,46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周边种植的水生植物就达15种,生态水环境改善后,这里的鱼类繁殖种类达13种、吸引水鸟15种。北运河已从过去市民躲之不及的臭水沟,变成如今沿河散步的生态河。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脚下,是镜河营造出来的生态水世界。镜河原本只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排洪土沟,通过改造、蓄水等一系列举措,搭建近5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其间营造深潭、浅湾、急流和缓流等复杂环境,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跨区调水、补水也为城市副中心输入生态“动能”。去年汛期以后,来自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北调中线等工程水源,源源不断向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3大水系补水,让昔日几乎干枯的河段变得水量充盈。

水肥城兴,丰富的动植物繁衍生息,为副中心带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