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城韵总第426期 >2022-05-30编印

两米长卷致敬“大白”
刊发日期:2022-05-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0529_1 原图.jpg本报记者 曲经纬

执笔为戈、以画为寄。战“疫”时刻,有人为战胜病毒奔走劳累,也有人用艺术记录历史。

郭乾峰、白明霞是通州区马驹桥镇样本小区的居民,小区采取封管控措施后,夫妻俩连夜手绘了一幅“战疫图鉴”,他们把对“大白”深深的敬意和谢意融入画中,记录样本小区的战“疫”故事。

夫妻俩毕业于清华美院,现在亦庄经营着一家美学培训机构,主要教授美术、茶道等课程。5月11日,样本小区检出1名阳性感染者,随即采取临时封管控措施。管控在家的日子,郭乾峰时常观察出没在小区各个角落里的“大白”:组织核酸检测、消杀喷药、帮居民送快递收垃圾……到处是“大白”忙碌的身影。有时候夜深了,他们就席地而坐,“天为衣地为床”,随便凑合一宿。

“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己。像他们这样愿意出去保护别人的人,本身就是伟大的。”为感谢危难时刻“大白”的挺身而出和日夜守候,郭乾峰、白明霞就琢磨着做点什么。因为忙着录播线上课程、打理茶园生意,夫妻俩没能亲身参与小区的志愿服务,但是他们选择利用专长,手绘一幅样本小区的“战疫图鉴”,为“大白”鼓鼓劲儿。

从傍晚吃完饭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郭乾峰夫妇花了一整晚,通过iPad手绘,用油画的手法,并且借鉴中国画长卷的形式,最终绘制了这幅手卷,清晰度可支持打印2米长卷。“画画是讲究灵感的,越画越起劲!”郭乾峰说。

这幅画记录了抗疫工作人员、志愿者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小区抗疫一线的场景,再以分镜头的形式展现核酸检测、消杀等多个抗疫瞬间。画面上,不分昼夜地忙着与病毒“赛跑”、筋疲力尽的他们,令人动容。作品里席地而睡的“大白”原型便是负责样本小区封控区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为保障居民生活正常运转,他们每天往返于封控区和物资点,虽然仅仅在两栋楼之间,但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上下。

张殿朝是负责封控区垃圾收运的保障队长,穿上“大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塑胶手套,拎好消毒喷壶,每天下午,他准时将居民放在门口的垃圾收走。“刚开始也担心感染,但是我不做别人也得做,身为队长,我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头上前。”张殿朝说。

样本小区没有电梯,收运垃圾需要逐层爬楼,两人一组,先上楼消杀,后将垃圾装入医用垃圾袋,扎紧袋口后二次消杀,全部消杀完毕后,才开始往下逐层收垃圾。整套流程张殿朝早已熟记在心。“封控第一天我和队员干完这一套得2个多小时,后来慢慢熟悉了,1个小时就能搞定。”张殿朝说。

从垃圾收集到转运,从日常垃圾点位到封控点位,消杀、装车、运输,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为了实现封控区生活垃圾和隔离垃圾日产日清,他们每天上上下下爬楼十余趟。

5月26日凌晨,经过14天的封控管理,样本小区正式解封,小区迅速恢复了往常的烟火气,就像不曾经历过疫情的“洗礼”,然而这些抗疫故事却随着这幅画永久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