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党维婷/摄
“三大建筑”雏形初显。
东六环改造工程火热推进。
环球度假区成为首都文化旅游新地标。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六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城市副中心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有序拉开城市框架,保持了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六周年之际,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与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大型融媒体栏目《副中心会客厅》,邀请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者们来到会客厅,讲述大运河北首改革创新故事,再现副中心真干苦干实干画面,展现未来发展美好蓝图。
首期节目,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皓和北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长利做客会客厅,畅谈城市副中心六年来的建设成就及未来愿景。
“1+12+N”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2019年,历经多轮修改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完成并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为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副中心控规开启了高点定位城市副中心的新局面,蓝图铺陈,大运河畔一座千年之城正拔节生长。
郑皓介绍,副中心控规批复以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控规实施动员部署大会,明确了100项重点任务,将副中心控规提出的发展目标、规划指标和任务要求逐项分解。后又进一步分解成278项任务持续推进落实,实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控规有序落地。
“我们编制完成了副中心12个组团深化方案,在12个组团和36个家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定470余个细分单元和5800余个地块,保障规划落地不变形、不走样。副中心‘1+12+N’的规划编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同时,还编制了宋庄、台湖等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300多个美丽乡村规划。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郑皓说。
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副中心控规后,国家层面对城市副中心的又一个重大部署,在原来三个示范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定位。“这个意见赋予了城市副中心更大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自主权,后续我们又形成‘一方案三清单’,按照‘半年出政策、三年全落地、五年见成效’的目标,坚持主动研究、提前谋划,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政策更精准、更有效。”郑皓说。
六环高线公园9月份完成方案征集工作
绿心公园春意盎然,环球度假区开门迎客,“三大建筑”雏形初显,运河商务区高楼林立……几年来,城市副中心大抓工程建设,累计实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项目563项,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近三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千亿元左右规模。副中心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在“看不见”的地下,东六环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副中心控规提出,依托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日前,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工程盾构掘进顺利推进,西线隧道已经通过副中心枢纽,东线隧道正在穿越副中心枢纽,明年年底将建成通车。此工程还有一个亮点,在六环路副中心段部分改造为下穿隧道后,将依托入地段现状路基及六环路两侧绿地建设贯穿副中心南北的六环高线公园。
郑皓介绍,近期,城市副中心组织编制了六环高线公园及周边用地总体规划方案,建成后,六环高线公园将成为东西缝合、南北贯通、上下一体的世界级城市公共活力空间。同时,作为创新发展轴的核心地带,六环高线公园将引导两侧城市功能联动发展、向心聚焦和创新汇集。今年4月29日,城市副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六环高线公园征集公告,已收到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90家设计单位的报名申请文件,业内响应热烈。近期将组织专家进行资格评审,确定应征团队,计划9月份完成方案征集工作。
文化旅游区北部将建设新型消费圈
提到副中心,不得不提的网红地标是环球影城。环球主题公园一期于去年盛大开园,已成为首都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化旅游区的总规划面积是12平方公里,其中环球主题公园占地4平方公里,已全部完成供地,一期总用地面积约183公顷,包括环球主题公园、北京环球城市大道、环球影城大酒店等项目,未来还将建设二期,甚至三期。”郑皓说。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文化旅游区不仅可以逛环球主题公园,还将构建新型消费圈。郑皓介绍,目前副中心正推动文化旅游区北部地块规划研究和产业策划,总用地面积约351公顷,其中产业用地面积约124公顷,建筑规模约251万平方米。
这里将充分发挥环球主题公园外溢效应,建设城市副中心新型消费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通过引入高品质文创+科技等项目,探索性开发引入元宇宙、数字交互等业态,植入新经济业态,培育新消费场景,提升新消费体验。
“我们以200-500米步行适宜尺度,细分为11个产业功能板块,主要发展高端文旅商联动、数字科技创新、高品质产城融合、体育消费培育等产业业态。目前,设有高品质酒店和高端商业设施的通马路交通枢纽、环北交通枢纽及张家湾车辆段综合利用、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郑皓说。
M101线今年开工建设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副中心规划建设中,交通基础设施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郑皓介绍,目前,副中心的轨道线路已有5条,包括八通线、M6、M7、市郊城市副中心线、京承线(S5),总里程达45.5公里,加上在建的平谷线、今年即将启动的M101线和M6线南延,以及近期即将启动的城际联络线二期等,建成后总里程将超过100公里,线网密度达0.6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今年,备受瞩目的城市副中心M101线将开工建设。郑皓介绍,城市副中心现有轨道线以东西向为主,主要满足城市副中心市民通勤需求。M101线沿大运河文化带和六环创新发展轴布置,是城市副中心第一条南北向轨道交通,也是副中心内部第一条线路,将有效串联运河商务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功能区,对拉开城市发展骨架、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南北向交通联系、提高轨网换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轨道交通外,副中心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全区道路总里程达到2494公里,与中心城区连通道路增至7条,与北三县连通的桥梁达5座,跨界道路达到10条,厂通路实现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区域内道路里程达667公里,城市路网密度从2018年约3.5公里/平方公里增至4.3公里/平方公里。
“四区、三镇、三园”构建产业集群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城市副中心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主导功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力构建具有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速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着力打造以‘四区、三镇、三园’为重点的产业承载空间,具体是指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台马科技板块、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郑皓介绍。
运河商务区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承载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等商务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郑皓介绍,运河商务区目前可提供的产业空间面积达到了553万平方米,各类金融企业达到260家,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实现落户,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等一批持牌交易所入驻,北京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揭牌成立。
张家湾设计小镇是副中心“两区建设”的另一重要阵地,小镇以“设计、智慧、活力”为发展方向,正加速成为北京国际设计之都的重要承载地和品牌展示区。小镇中未来设计园区、创新中心、智汇园等五大地块释放产业空间97万平方米,已成为现代化、智慧化的城市科技、城市设计企业集聚的新载体,累计注册企业达到了303家。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北京时装周三大品牌活动的永久会址已全部在小镇落户,将形成城市副中心的消费新亮点。同时,抢抓元宇宙发展新机遇,小镇正在搭建“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已有11家元宇宙企业实现签约。
绿心公园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绿色是副中心的底色。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围绕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更加注重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打造。
在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市民的乐享之地。先植新绿,后筑新城,堪称城市副中心建设未来城市新理念的生动实践。这座在原东方化工厂上建的“大尺度”公园,绿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保留原有6000余株大树,新植乔木13万余株。园区所有建筑都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4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从2020年9月开园以来,公园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已经成为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新地标。”李长利介绍。
随着园内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城市绿心度过休闲时光。比如,由东亚铝业老厂房改造的城市绿心活力汇,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打卡”。由东光实业老厂房改造的网球主题酒店、网球中心未来也将对市民开放。
绿心不只是单纯的绿地、森林,它更是文化休闲中心。在绿心公园西北部,正在建设的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内部装修阶段,明年即将试运营。“三大建筑在建设中坚持绿色低碳原则,配置以地源热泵为主的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万吨。北投集团也在同步开展后期运营工作,实现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联动发展,打造市民文化休闲新地标。”李长利说。
厂通路开始路基试验段铺设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几年来,通州区坚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在各领域推进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郑皓介绍,在交通领域,京唐城际铁路、平谷线均已启动建设,其中京唐城际将于2022年建成,作为北京与河北之间首条跨省地铁线路,平谷线预计于“十四五”末完工;道路互联互通在加快推进,已建成通车的有燕潮大桥、友谊大桥等,厂通路目前已完成1.2公里路面清表,正在进行300米路基试验段的铺设。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已稳定设计方案和投资,预计今年开工。孔兴路、潞苑北大街东延等其他跨界道路也在有序推进。公共交通也更加便捷,为解决周边群众往返副中心和北京中心城区的通勤接驳问题,累计优化调整了22条通达廊坊北三县等地区的常规公交线路,配备运营车辆600余部,日均客运量约14.7万人次,并实现了一卡通,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生态领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通州区组织编制了潮白河生态绿带规划,并会同廊坊市政府将两地生态绿带规划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同步制定了规划实施工作方案,作为两地协同推进生态绿带建设的共同纲领,切实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公共服务领域,教育方面,通州区与津冀两地共同建立了10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1个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和1个幼儿园联盟,并持续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医疗方面,与廊坊、武清建立起高效的医院联合体系,实现了重点科室对口支援,搭建了医联体单位间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平台及急诊绿色通道,特别是强化通州区重点医疗机构对北三县的技术支持,建立技术支持机制,潞河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与北三县相关医院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养老方面,逐步统一养老服务标准,引导优质健康养老资源、政策、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并制定实施了针对北三县的养老服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