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421期 >2022-05-23编印

副中心探宝——铜器篇(二)
刊发日期:2022-05-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44.jpg记者 张群琛 /文 党维婷/摄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铜器冶炼技术的国家,中国古代有着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的青铜器,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等。本期我们介绍的铜镜就是礼器的一种。

通州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镜数量不小,年代从汉代到清代都有。其中大部分铜镜寄托了古人对于生活、家庭甚至是后代的美好期盼,比如汉代的安家富贵镜、位至三公镜,以及明代的五子登科铜镜、鸾凤和鸣铜镜等。此外,还有被中外学者称为“多谜之镜”的唐代海兽纹葡萄镜,也可在这里一览全貌。

铜镜在商代是礼器的一种,西汉末期进入寻常百姓家,直至明清。要想了解古代人的生活,这面小镜子真绕不过去。


汉代 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出土的数量最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较战国时期也有了很大发展。

通州区博物馆收藏着一面残缺的汉代位至三公镜。铜镜中心的镜钮较大,而且该铜镜也比其他朝代的铜镜厚。镜钮上下分别雕刻着“位至三公”四个字,与周围的连弧纹融为一体。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位至三公镜在东汉晚期至六朝初期十分盛行,其中有些位至三公镜上还刻着夔凤等纹饰。

位至三公的“三公”是对古代官职的称谓,从周代到明清一直沿袭应用,只是各个朝代所指有所不同。西汉时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他们是负责军政司法的最高长官,相当于宰相,拥有很高的权力和荣誉。

该负责人介绍:“当时部分人把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作为最高目标。汉代铜镜上‘位至三公’等吉祥用语,则是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体现。把‘位至三公’的字语铸刻在日常生活用具的铜镜上,当作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魏晋南北朝时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铜镜中,“位至三公”等用语最为常见。如河南洛阳发掘的54座晋墓中,在出土的24面铜镜中,铸刻有直行铭文“位至三公”的夔凤纹镜就有8面。

此外,区博物馆内还有一面较为完整的汉代安家富贵镜。镜钮外饰有并蒂连珠纹钮座,钮座外有一周内向十六连弧纹带,纹带以外有四颗乳钉及“安家富贵”四字铭文。其中铭文为篆体,笔画转角方折,端庄规整。乳钉和铭文相间,布局合理,简洁大方。铭文外刻着短斜线纹圈带、边为内向十六连弧纹。“安家富贵”铭文铜镜反映了汉代人希望辟除不祥、富贵安康的美好期盼。

 

唐代 刻着瑞兽禽鸟的“多谜之镜”

到了唐代,铜镜表面的纹饰也从四字铭文变成了飞禽走兽、植物花卉。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多谜之镜’。”

通州区博物馆收藏的这面唐代海兽葡萄镜虽已没有当年的光泽,但是上面的纹饰依然清晰。相较于汉代的铜镜,海兽葡萄镜高浮雕的表现形式使得纹饰高低错落,极具立体感。镜钮外侧的瑞兽和禽鸟等姿态各异,造型华丽饱满。镜面内外圈的葡萄纹生动写实,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铜镜图典》中对海兽葡萄镜做过归类, 将其划分为葡萄蔓枝镜、瑞兽葡萄镜、瑞兽莺鸟葡萄镜、瑞兽孔雀葡萄镜等类型。而根据镜背内区瑞兽数量与图案又可将其分为四瑞兽葡萄镜、五瑞兽葡萄镜、六瑞兽葡萄镜、八瑞兽葡萄镜、双龙葡萄镜、瑞兽葡萄叶镜等类型。

据了解,海兽葡萄镜于唐高宗时期逐渐成熟,以武则天时期最为盛行,它流传的时间很长,唐代之后的历代均有仿制品出现。海兽纹与葡萄纹组合而成的镜面也是唐代铜镜最典型的风格之一,它不仅是中国古铜镜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镜形,也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艺术与亚欧、中亚和东欧大陆文化融合的产物及古代设计者智慧的结晶。

海兽葡萄纹镜继承了周秦两汉所凝聚起来的华夏文化之根本,历经魏晋六朝的洗练,最终铸就了盛唐之气象。海兽葡萄纹镜中的纹饰,瑞兽壮阔挺拔,葡萄纹似行云流水,两者是理性内敛与感性张扬的结合。其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还有心灵上的冲击与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唐代缺铜,唐朝政府也下令禁止以铜制造生活器皿。而镜子除了用铜制造,别的材料无法取代,所以,唐代的金属工艺便集中体现在铜镜制造上,制造出来的铜镜因此十分精美。


明清 古代铜镜发展史的尾声

通州区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铜镜与汉代铜镜看起来别无二致,上面没有唐代铜镜的精美纹饰,取而代之的是四字吉祥铭文。博物馆收藏的一面明代五子登科镜便是很好的例子,整个铜镜没有多余的装饰,镜钮四周的“五子登科”字样十分明显。而另一面鸾凤和鸣镜也有相同的样式。

相关负责人表示,明代铜镜的铭文多是吉语,比如“五子登科”“长命富贵”“福寿双全”“鸾凤和鸣”等。其中,结婚时添置五子登科铜镜寓意婚姻美满、多子多福、登科及第之意。五子登科镜虽有大小之分,但是直径均在20厘米以下,厚度在5毫米之内,内圆直径也在11到14厘米之间。后期经过演化,“五子登科”四个字也会被一些图案代替,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如雄鸡有吉祥如意之说,所以常用五只小鸡来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再者,一只大猪膝下,一群小猪仔在欢快地戏耍着,这款叫做“金玉满堂”,寓意五子登科、六畜兴旺。此外,五子登科镜的外边缘为立墙式,鸾凤和鸣镜则为内凹式,这两种镜边缘也是明代铜镜的显著特点。

到了清代,欧洲玻璃镜开始传入中国,这对传统的铜镜铸造业是不小的打击。乾隆以后,随着玻璃镜使用范围的扩大,铜镜逐渐走向了衰落。不过,清代铜镜也有自己的特点。

馆藏的一面清代带柄铜镜就很有时代特色。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清代的镜柄材质很多,有的置楠木柄套,上下用染牙装饰;有的置青玉柄套,上装饰碧玉隔珠,十分精美。且清代铜镜开始受欧洲玻璃镜的影响,多采用镜架支撑,因此无钮镜开始增多。镜架则多用硬木制成,比如宫中使用的木镜架,上面雕镂着精美的花纹,工艺十分考究。

此外,清代铜镜中开始大量出现无镜钮铜镜。部分存在的镜钮大而扁,顶部也不再磨平,也出现了两种特殊钮制,一种呈圆柱形,平顶上多铸有旋纹和“乾隆年制”款识;另一种钮底部较大,向上微敛,较前一种钮要矮扁,平顶上铸以寿形纹或“仁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