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420期 >2022-05-20编印

《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发布
城市副中心要形成城市更新“北京经验”
刊发日期:2022-05-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3.jpg

推进老城区城市“双修”。

4-5.jpg

河流沿线景观提升,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4-2.jpg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装电梯方便居民。

本报记者 曲经纬

5月18日,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明确北京城市更新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坚持“留改拆”并举,推行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其中,要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更新重点,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修补,在城市副中心摸索“北京经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期间以“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依托,分圈层差异化明确更新方向。

数据显示,全市集中建设区内共有可更新建筑约2.45亿平方米,其中,城市副中心存量可更新建筑约0.13亿平方米。规划要求,城市副中心应利用更新空间,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率先探索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形成“北京经验”。

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强化“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深入开展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建立完善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增加绿色空间,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    

规划提出,城市副中心应强化组团、家园中心一体化管控和统筹实施,实现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和充分共享,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重点加强老城区公共设施补充。新城地区因地制宜加强基本民生服务保障,满足人民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需求,构建兼容复合、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腾笼换鸟”、高水平落实控规是副中心城市更新的使命。规划鼓励老旧楼宇、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聚焦高精尖产业构建和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低效用地转型升级。支持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

城市副中心传统商圈更新应在“组团中心——家园中心”模式框架下,满足居民高品质和便利性购物需求。针对产业园区,城市副中心应围绕金融创新、高端商务集聚高端功能,推动产业园区更新提质。针对老旧厂房,五环路以内和城市副中心要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引入产业创新项目,完善城市功能、补齐配套短板。加强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利用,推进张家湾老旧厂房改造。 

规划也明确了城市副中心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更新改造重点,推进城市副中心老城“双修”,完成一批老旧小区和城镇棚户区改造,推进古城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保护更新。以家园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玉桥街道等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治理提升整治的重点示范项目。

任务:

2035年全市完成557个街区更新

规划对近期工作重点予以明确。“十四五”时期,聚焦178个城市更新重点街区,形成各区的主要更新资源及任务台账,发挥辖区和街镇对于存量更新的统筹作用。规划远期目标至2035年,要完成全市557个更新街区的更新任务。

对接《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规划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老旧楼宇和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城镇棚户区六大项目类型,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10000户申请式退租和6000户修缮任务;重点推进本市500万平方米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任务、31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任务及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改造项目;实施10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重点推动500万平方米左右低效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等。

核心区平房和老旧小区:

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生活场景

多渠道推动老城平房区改善、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全方位推动城镇棚户区攻坚……规划立足民生保障提出了重点内容。

规划明确,探索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模式。持续推进平房区申请式退租、换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完善“共生院”模式,逐步拆除院内违法建筑,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同时,改善留驻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推进平房住宅成套化改造。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生活场景。

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打造“劲松模式”、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探索“先尝后买”……近年来,本市不断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微利可持续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聚焦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要把握改造重点,重点推进基础类改造,着力保障房屋安全;持续推动住宅节能改造,提升建筑性能;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推进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要优先解危排险,保障安全底线,做好危旧楼房翻建和简易楼有序外迁腾退。

老旧楼宇和传统商圈:

合理设置外摆、策划分时步行街

在大红门地区,原先以服装批发零售为主要业态的福成大厦顺利完成改造,变身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个实现政务服务与文化融合的项目。老旧楼宇的升级转型,已被纳入城市更新范围。规划提出,以福成服装大厦更新经验为示范,鼓励将传统的服务空间打造为开放的城市客厅,为周边群众提供休闲文化空间,实现功能叠加。

针对商圈,规划落实《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要求,提取全市52个主要商圈并明确更新实施重点。

规划提出,要用国际视野、消费引领,推进传统商圈、商场以体验化、数字化、特色化、社区化为导向,围绕业态品牌调整、空间品质提升、营销模式创新、交通组织优化等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发展新场景、新消费,结合个性化需求丰富体验类业态,将商圈、商场打造成为品牌集聚、供给丰富、功能完善的重要消费承载地,激发消费增长潜力,确保商业设施规模基本稳定。

鼓励功能混合,合理引导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健康、养老等功能与商业兼容。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承办国际消费节事,扩大入境消费,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鼓励商业向周边纵深空间延伸,通过合理设置外摆、策划分时步行街、精细设计广告牌匾、灯光照明、艺术雕塑等形式,提升街区活力。鼓励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地下空间补充社区商业短板,提升社区商业的均好性和服务水平。

低效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

打造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文化地标

规划提出,要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求为引领,充分挖掘低效存量资源,聚集创新要素,为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预留空间。支持产业园区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创新面向各类人群的住房保障模式,促进产居融合。

“三城一区”坚持“科学+城”打造高技术产业集中承载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 推动产业与空间高效匹配,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聚焦临空经济、商务会展和数字贸易,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复兴老旧厂房方面,规划要求分级分类确定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引导老旧厂房引入新基建、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特色文化商业区内的老旧厂房,鼓励发展文化、旅游等新型服务消费载体,形成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文化地标,打造新型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合理利用老旧厂房适当补充教育、医疗、文体、停车、便民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等配套居住设施。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厂房更新改造。

“两轴”沿线公共空间

提升河流沿线环境 形成公共景观带

围绕凸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规划提出,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塑造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丰富的城市开放空间,激发街区活力,实现高品质宜居城市。

其中,要塑造长安街、中轴线等城市重要轴线沿线的公共空间,开展街道环境整治和沿街界面风貌提升。

提升温榆河、清河、通惠河、坝河、亮马河等河流沿线环境,形成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城市公共景观带,融合蓝线两侧的城市空间,打造可达、舒适的慢行体系。

改善京张铁路、京秦铁路、京广铁路等铁路沿线的城市空间,缝合铁路两侧的公共空间,加强铁路两侧空间的联通性。

“十四五”时期,面向市民日常游憩需求,将提高各级公园绿地、小微绿地、附属绿地的品质和功能。例如,在现有公园绿地中适当增补景观化、智能化、节能环保以及适老适幼的休闲设施;整合利用城市零散闲地、边角碎地、街道胡同转角空间与建筑退线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等。

【相关链接】

城市更新将形成“1+N+X”政策体系

本次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坚持规划引领,以街区为单元,聚焦产业发展滞后、民生短板突出、环境品质低下、安全隐患风险大的街区,依托街区控规和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形成“规划加策划、策划转行动、行动推项目”的城市更新实施框架。滚动更新街区问题和资源清单、需求和愿景清单、策略和政策清单,统筹生成街区更新任务清单、项目清单。

北京城市更新将形成“1+N+X”政策体系。其中:

“1”是指推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出台适应北京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为城市更新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N”是指针对各类更新对象的管控政策,根据核心区平房(院落)、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等更新对象的差异性、更新阶段的多元性,深化城市更新配套政策研究,细化操作路径,加强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X”是指各类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制定城市更新激励政策,统筹推进规划、土地、金融、财税、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及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城市更新相关标准、规程、指引、导则等内容,打通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的瓶颈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