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14期 >2022-05-12编印

战胜疫情 感恩有你
刊发日期:2022-05-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关一文 张群琛

近日,九棵树街道居民写给“大白”的一封感谢信“火”了,信中字字句句抒写着居民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感恩之情。进入疫情“战时”状态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筑起疫情防控屏障,给居民送去温暖。


感谢!把每一个居民的诉求都记在心里

5月8日零时,永顺镇永顺西里社区馨通家园小区解除封控。第二天一早,小区居民周女士拄着拐杖下楼散步。“太感谢镇里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了,感谢他们把每一个居民的诉求都记在心里。”周女士激动地说。

4月初,周女士不慎摔伤膝盖,手术后皮肤上钉了22颗钢钉。原定拆钢钉的时间是4月29日,但是27日馨通家园开始管控管理。“我当时很慌,一来皮肤上的钢钉让我特别不舒服;二来如果钢钉没有及时拆除,刀口可能化脓,甚至感染。”周女士说。

封控第一天,周女士就将自己的情况上报给社区,永顺西里社区的工作人员给她回复电话:“我们已经上报镇里,经过协调后,镇里将派专车把潞河医院的医生请到社区内,为您拆钢钉。手术地点定在小区南门外的值班室。”医生上门服务,这让周女士连称没想到。

4月30日下午,馨通家园南门值班室改造成了临时手术室,来自潞河医院的医生顺利帮周女士拆掉了22颗钢钉。目前,周女士仍在恢复中,预计两个月之后就能摆脱拐杖了。

提起这事儿,周女士仍然挺激动。她说:“医生跟我说,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医院外进行治疗。我也没想到,镇里竟然能把医生请过来。8号解封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向居民们致谢,感谢大家的配合。但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封控期间居民的生活没受影响,而且老百姓的需求他们都放在心上,尽力为大家解决。真的感谢他们的付出。”


一封手写信 感谢居民志愿者

“通过这件事儿,让我感受到了小区的美好。处处有温暖,处处有真情。”馨通家园解封后,79岁的王瑞康将一封手写感谢信交给了永顺西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封信道不尽我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的感谢。”

事情发生在4月29日,馨通家园管控后的第三天。当天小区开展核酸检测,王瑞康带着老伴检测完往家走,谁知刚到楼下老伴突然晕倒。

这一突发情况让王瑞康不知所措,正在维护秩序的两名志愿者立刻跑了过来,“我老伴儿心脏不太好,可能是因为这个晕倒的。”王瑞康说完从怀里拿出速效救心丸。一位志愿者不断呼唤晕倒老人,另一位将药放在老人舌下。小区居民也赶来帮助,最终老人恢复意识,目前正在家中休养。

王瑞康说:“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社区里的温暖与温情。我要衷心地感谢志愿者,面对严重的疫情依旧不辞辛苦,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居民伸出援手。”


致谢心理咨询师缓解“疫情焦虑症”

“谢谢您的开导,真是豁然开朗……”居民王女士刚刚放下电话,就给心理咨询师何秀琴发来微信表示感谢。在她的疏导下,王女士心态放松了不少,人也精神了。

居家隔离了14天,家住翠景北里小区的王女士终于盼来解封。但因爱人从外地回京,次日接到社区电话通知,一家三口要再次居家隔离,王女士陷入焦虑,情绪激动。社区书记很快联系到了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何秀琴,希望她能帮王女士宽宽心。

“我们家孩子现在去不了学校,也不能下楼,作为家长,我真的很焦虑,把孩子憋坏了怎么办?”电话传来王女士激动的声音,有些愤怒还带着哭腔,“我要崩溃了,正常的生活全被打乱了,最近常常觉得焦虑、恐惧,睡不着觉。”何秀琴耐心倾听,不时开解。

“她的焦虑情绪需要释放,倾诉是一种有效的解压方式。”何秀琴说,只有情绪开始平复,人的理智才能回归。何秀琴适时地话锋一转,对王女士说:“虽然您和孩子再次经历居家隔离,但是好就好在妈妈可以在孩子身边照顾。今天上午,我听外地的同学说,之前她最担心的是孩子早上去上学,晚上没办法回家,被隔离在学校。小学生没离开过家,万一被隔离了怎么照顾自己呢?现在疫情不稳定,也许一家三口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您这么一说,仔细想想确实是,至少孩子还在我身边。”此时,王女士渐渐恢复平静,她对何秀琴说:“没想到跟您聊了半个多小时,心里舒服多了。”何秀琴又教给她放松睡眠的方法。几番交流下来,王女士的情绪终于得以缓和。

面对疫情,针对居民居家隔离期间如何疏解焦虑,九棵树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通过在社区微信群值守、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不少心理援助服务。不少居民的“心结”打开了,对这些帮助者连称感谢,“平时不觉得,特殊时期心理疏导帮助太及时了。感谢街道、社区为我们想得如此周到,感谢心理咨询师的倾情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