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413期 >2022-05-11编印

如意社区封控管控管理后
“姐妹花”就地服务接起上千通电话
刊发日期:2022-05-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您的申请单已经批回来了,司机师傅的电话和车号您记一下。”“确定得去潞河医院开(药)吧?我给您登记上……”一个负责买药,一个负责就医,如意社区被封控管控后,“90后”姑娘王皓萱、胡敏各自忙碌着。截至5月9日晚,她们已经累计帮助新华街道如意社区的如意园和吉祥园两个小区共132人次联络买药、送医。

这对儿“姐妹花”是新华街道综合办干部,疫情发生后,她们被意外隔离,却就地承担起特殊时刻的特殊任务。

“5月4日晚1点,我们还在开会布置接下来怎么干,5月5日凌晨4点小区封控,5月6日下午我俩所在区域就被隔离了,但手上这摊活儿不能扔,居民们需要我们。”胡敏叙述这段特殊经历时很平静。在如意社区如意园封控管理、吉祥园管控管理的同时,胡敏和王皓萱的电话就被贴在了各个楼门上,解决居民最迫切的“求医问药”需求。

但是由于在岗人员紧张,除了就医买药之外,其他几乎所有问询也都一股脑地涌向了这两位姑娘。咨询买菜、快递、宠物问题,健康宝弹窗、接到流调电话和短信报备问题,咨询核酸检测时间及方式,孤寡老人照看问题,物业处理类问题……各类问题如雪片般飞来。

“我能解决的一定去解决,能协调的一定去沟通,解决不了的一定耐心答复,哪怕只是缓解一下大家焦虑紧张的情绪,我觉得也是有意义的。”王皓萱说。胡敏也一样,后来调出电话单子才知道,仅5月5日当天,包括没接通的电话在内,她一个人的手机就涌入了至少1000通电话。“特别能理解,两个小区共37栋楼,2800多人封控,2000多人管控,开始居民都是蒙的,提出各种问题,其实是不安。这时候我们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能做一点是一点。”胡敏说。

庞大的电话咨询量经过两人分流,沉淀下来的大部分是医疗处置问题。王皓萱的笔记本上写满了需要开药居民的姓名、电话、住址、药品名称、开药医院、卫生院的名字。根据个性化需求,她还要定制方案。“比如有的没到开药时间不能开,但到期了又可能会断顿,所以我在记录信息的同时还得考虑这些因素,安排好时间,才能把‘接力棒’传下去。”王皓萱告诉记者,汇总信息后,她一边与上门取身份证、医保卡的“大白”对接,一边联系下沉干部帮忙跑腿抓药。如果送医的电话打到王皓萱这儿,她也一并接单。“我会记录信息,传给胡敏,帮她减减负。”王皓萱说。

胡敏负责紧急就医的流程更繁杂。对于本人必须去医院的,胡敏会帮助他们填写隔离人员就医申请单,记录核酸、疫苗信息,仔细核对排除“十一类人群”,再将病人的症状写清楚,将完整的隔离人员就医申请单通过微信发给社区医生,经社区医生研判以及与医院沟通和对接,居民拿着审批回来的单子才能走出封控区,全程闭环管理。联络哪位“大白”陪同,是否需要派救护车,她都要做好沟通。透析、孕产妇检查、婴儿骨折、呼吸困难,每一位患者都牵动着胡敏的心。

真诚的服务,也收获了居民的认可,有居民凌晨两点半就医归来,还不忘打电话告诉她们一声。5月8日,一位外出成功就医的大姐对这对“姐妹花”分别表示感谢,她手部外伤缝合,且患有冠心病和乳腺癌,需要去医院换药和常规开药,期间她被两个姑娘不厌其烦、不分昼夜的热心帮助感动了。

她的一句话甚至让王皓萱瞬间“破防”,泪流满面。她说:“谁不是女儿,谁不是妈妈,你们却冒着风险承受巨大的压力为我们服务……”这句话,让王皓萱想起了儿子,已经60多天没见面了,心酸涌上心头,但也正是这句话让她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温暖,这是抗疫过程中的“双向奔赴”。“致敬每一位抗疫者,包括服从安排被封控管控的居民!多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都摘了口罩,开怀大笑!”王皓萱说。

特殊时期,从及时补位,到跑前跑后,再到云端守护,这两个姑娘是新华街道机关和各基层枢纽工作人员的缩影。如今,如意社区已汇聚了来自运河商务区、环保局、住建委等单位的下沉力量,迅速建立起两个梯队人马,形成一队线上收集信息,一队线下执行保障的立体服务机制,多部手机、多条通道分类、分流为居民解决问题。

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佳佳说:“我们除了从为民办事收获实实在在的感动外,更多的是思考和积累。今年是大抓基层治理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检验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