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各庄村,墙上张贴着“升级版”的村规民约。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初夏时节,走进西集镇史东仪村,眼前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宽敞平坦的乡村步道、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粉刷一新的白底墙面上写着村规民约:“新建房,经审批;乱砍伐,不可有;倒垃圾,不随地……”这些村规民约口诀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培育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的新载体。
事实上,村规民约,古已有之,是村民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行为举止的准则,具有不可小觑的约束力。群众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出台的规章制度,本身已取得广泛的共识,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顺畅。因此,村规民约通常在规范村民行为、实现乡邻和睦、乡村安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前期调研中,很多村规民约或内容千篇一律,或内容过于宽泛,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亟需建立新的村规民约。
通州区村落众多,每个村各具特色,如何高效推动村规民约的修订,并发挥它的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最重要的是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体现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每年,通州区都会开展村级“民主日”,并按照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机制、村级干部“双述双评”考核制度要求,结合各自乡村特色,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须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修订过程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此,通州区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一是全部村建成村民议事厅,健全城乡社区协商机制;二是全部村建成党组织领导下平战结合、畅顺高效的城乡社区组织动员体系;三是试点建设信息平台,搭建网上家园体系。通过三个平台,引导村民代表、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
截至目前,全区470个行政村已全部按照民主程序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将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地生态安葬、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等相关内容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充分反映民意的村规民约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助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鼓励村民共同参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号召各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作为,带头参与村规民约制定,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真正在不断丰富“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内涵中实现区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