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零时,永顺镇馨通家园,除四号楼外,其他区域解除管控措施。下沉干部与物业人员组成的运输组,继续为封控的四号楼挨家挨户运送物资、清运垃圾。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本报记者 张丽 陈施君
最美人间四月天。然而,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北京遭遇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病毒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穿透力超常,来势汹汹!北京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
向险而行,疫情阻击战再次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城市副中心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快字当头、争分夺秒、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市、区两级2965名干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迅速下沉到社区、村庄,与基层干部群众汇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
据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表、一册、一图”的干部下沉工作机制,第一轮机关干部下沉采取的是“总分总”的工作模式,统一抽调、分别对接、总体统筹。对于封控区、管控区等重点点位,逐一研判下沉力量,做好统筹调配,协助涉疫社区做好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生活服务保障等工作。
一场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和时间赛跑的疫情阻击战再次打响!
“用这种方式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光荣!”
“我参加!”收到干部下沉通知时,区发改委卢玮毫不犹豫地在群里接了龙,此时,距离她退休还有十天。“再有几天就退休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在岗的每一天,用这种方式站好‘最后一班岗’,光荣!”卢玮说。
卢玮和同事们被分配到离单位30多公里的马驹桥镇,分散在7个社区、8个村,卢玮在小周易村负责核酸检测人员疏导工作。她早上6点就起床,早早来到岗位。“请您注意保持距离,站在两米线外。”正值气温飙升的几天,穿上防护服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卢玮平时有些高血压,同事们很担心她。“我没事儿,虽然年纪大,绝对不输给你们。”她一丝不苟地维持现场秩序、耐心回答居民提问,像年轻人一样“战斗”在一线。
民间小发明,“扫码神器”提升采样效率
在马驹桥镇大杜社村,下沉干部们承担的是“扫码绑管”工作,他们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发明了“扫码神器”,大大提升了效率。“十人一组的混检,每一组要用终端扫描十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再给管上贴二维码,我们俗称‘绑管’。”区发改委协同科科长邓磊说。信息采集需要一手持身份证、一手持终端,采集效率不高,还增加人员接触风险,大家纷纷用纸壳、塑料壳等制作起终端支架,被誉为“扫码神器”。“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每天几个小时干下来,一趟厕所也不去,因为上厕所就要脱下防护服,再穿就得重新拿一套,所以我们都不喝水,中午也不吃饭。”邓磊笑着说。
中仓街道、新华街道、西集镇、漷县镇……在一个个社区和村庄的核酸检测点、封控管控区周边,下沉干部们跑前跑后,娴熟地进行防疫消杀、解答咨询、查漏补缺……
发挥统计专长,让防控数据更加清晰明了
在封控区和管控区,下沉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一起,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数据统计我们在行啊!”在新华街道京贸国际城小区,来自区统计局的下沉干部陈莉、刘颂不由分说地揽下了活儿。4月29日,京贸国际城小区因出现确诊病例被临时封控,区统计局下沉的70余名党员干部中,有34人被分派到这个小区。他们发挥专业特长,连夜梳理、整理各项疫情防控数据,协助社区人员设计制定报表,实时采集审核,各项疫情防控数据统计更加清晰明了。
提起这些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可真是帮了大忙了,每个人都当好几个人用。”刘阿姨急需降压药、张大爷降糖药快用完了……区统计局四级调研员刘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众多居民的用药需求。为应对小区管控带来的购药难、快递难等问题,下沉干部成立了代买、搬运服务小组,积极与社区医院、药房、物流、物业沟通联系,打通抗疫“最后一百米”。
刘翀主要负责帮居民买药、送药上门。“以前不常买药,一接触才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照单购买,有些药品需要医生与患者沟通确认病情,有些药品居民会指定品牌,可能就得多跑几家药店或医院。”刘翀从机关干部迅速变身药品配送员,从早忙到晚,已五十多岁的她,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加紧采买,更要保证在药品转运过程中无一纰漏。
就地下沉,哪需要就去哪
除了区级干部,市级机关也火线支援,选派231人下沉到各社区(村),与城市副中心基层干部群众合力抗击疫情。市司法局干部邓铭就是其中的一员。邓铭家住新华街道京贸国际城小区,这里被划为封控区后,他主动向单位请缨,就地成为下沉干部,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驻守卡口、区域核酸检测、流调摸排、快递分发、购药送药等工作,哪儿需要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下沉基层参与疫情防控,邓铭不是首次。新发地市场发生疫情时,他曾经下沉基层40多天,对各个环节比较熟悉。这次京贸国际城被封,他先是在小区南门分拣快递,集中对包裹进行消杀、归类,给居民分发。然后又负责给志愿者们分发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并解答居民咨询,“我们按照社区分配,哪个岗位需要,就去哪儿。”
来自市检察院四分院的杨凤宇与邓铭一样,也多次参与基层疫情防控。杨凤宇今年28岁,曾获2021首都最美志愿者称号,也是通州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有着防疫消杀和社会救援经验。“我是通州人,这次通州出现疫情,我更不能沉默。”杨凤宇下沉的张家湾镇后街村是他的家乡。“我们村里老年人多,志愿者多数也不年轻,更需要像我这样体力好的年轻人。”杨凤宇每天主要负责近3000人的核酸检测登记、解释弹窗等工作,干完这些,他还主动要求去值守卡口。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新华街道盛业家园社区,下沉干部协同物业加强与快递小哥、居民的沟通联系,打通“15分钟分拣服务圈”;在潞邑街道清水湾社区,下沉干部制作“请务必携带身份证,排队保持2米以上距离”的引导牌,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罩、手拿大喇叭,维护核酸采样秩序;在中仓街道新华园社区,下沉干部进行大数据派单、解决居民“健康宝”弹窗问题……
滴水成海,星火燎原。2965名市、区下沉干部与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一起,冲锋在前、无惧无畏,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