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09期 >2022-05-06编印

既要水清岸绿 也要鸟语花香
五河交汇处成副中心水环境治理“样板间”
刊发日期:2022-05-0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CMS_2087.jpg现在的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水清岸绿。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水上芦苇荡漾、野鸭嬉戏,水下“森林”茂盛、鱼翔浅底,延绵在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的3500平方米芦苇景观,如今已成为市民遛弯、休闲的网红打卡地。通过水岸同治、改善水生态结构等工程手段,北运河流域正在构筑一个个“水上乐园”,让水清岸绿的美景长久保持。

在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有一段46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范围涵盖北运河拦河闸的上下游200米。这块水域表面看上去平淡无奇,却是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和北运河这五条河流的交汇处。为了改善这里的水生态环境,北运河管理处采用“原生态”护岸方式,在岸边种植3500平方米芦苇,并栽种了草坪、棣棠、黄杨等。

“这是一种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手段,与直立护岸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北运河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生态护岸最大的特点是透水,利于水生植物和小动物的生长,而且松散结构的护岸在满足河道输水过水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根据统计,目前这段水域周边种植的水生植物达15种,生态水环境的改善使鱼类繁殖种类达13种、吸引水鸟类10余种。治理之后的运河畔也常常“偶遇”各种以前很少见到的鸟儿,目前共发现蒙古银鸥、苍鹭、白琵鹭、天鹅、野鸭等鸟类近30种。为了保护运河流域这些“居民”,北运河管理处多渠道开展鸟类观测活动,通过安装红外摄像机、成立观鸟工作群、与社会公益组织和爱鸟人士的沟通协作等方式持续对鸟类多样性进行观测,及时掌握流域不同点位的鸟类状况,不断健全完善鸟类资源监测档案,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对城市湖泊的水环境治理,外源截污是前提条件,种下的沉水植物虽然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日常还需要一定的维护,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此,北运河管理处建立了“水草生态攻略”,通过精准巡查和保洁、多部门联动共建共管等措施,保障北运河、温榆河、运潮减河、通惠河等多条河段的水生态环境。河道保洁“神器”——新能源漂浮物智能清理船,也大大提高了水面保洁效果。同时,北运河管理处还研发和改造10余艘割草船,实现了对水草集中区进行高效精准切割。

如今,五河交汇处已成为副中心水环境治理的“样板间”。接下来,北运河管理处将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养护流域生物资源、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生态文明为立足点,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改善水生态结构,让更多的野生动植物驻足北运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