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407期 >2022-04-29编印

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刊发日期:2022-04-2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刘诗平)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4月14日启动,至28日实现全线通水,这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起着漕粮北运等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后,京杭大运河停止漕运,清政府不再对运河进行全面疏浚,随后一些河段淤塞不通。民国时期,虽有全面整理运河的工程计划,但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以南的运河河段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以北的运河河段得到一系列整治,但是京杭大运河一直不曾全线通水。

根据水利部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制定的补水方案,今年4月至5月实施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统筹多水源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补水,计划补水5.15亿立方米,达到减少开采地下水、回补地下水和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目标。相对2021年同期,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道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增加约9.5平方公里。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杜丙照表示,截至4月27日,这次补水行动已完成计划补水量的51%。贯通补水将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生机活力,为实现“十四五”京杭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积累经验。


专家观点

运河研究专家、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陈喜波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意味着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奠定了更坚实的生态基础。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来说,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首先,对副中心的生态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有利于生态修复,补充地下水,改善水环境,增加水面景观和增加亲水空间等。其次,有利于大运河文旅产业发展,如北运河通航,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第三,有利于副中心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当中率先发展,实现示范引领效应。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阎晶

全线通水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运河的价值不仅仅是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更是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最重要的思路是“联通、交流、融合、发展”,联通的第一步先要有水,需要物理空间的有效联通。大运河全线有水对于北京通州大运河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先通水才能通航,随着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这个景区将作为3200公里大运河缤纷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也将是北京市文化旅游的金名片,对全国运河文化游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期待能从通州坐上游船体验下江南的感觉。      (本报记者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