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405期 >2022-04-27编印

集中展示大运河水工文化和验粮文化
大光楼将现“千帆过闸”漕运盛景
刊发日期:2022-04-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大光楼成为副中心又一处网红打卡地。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张丽

“直到梨花明月夜,弦歌多在大光楼。”日前,《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5A级旅游景区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作为重点建设的景点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七年的通州大光楼 ,将运用现代手法呈现“千帆过闸”的漕运盛景。

通州大光楼是漕运时期管理漕运官吏、处理漕务之所,服务着明清时期运河的经济大动脉。它有4个名字,正名“大光楼”,由于为验收漕粮而设,亦称“验粮楼”,因建在石坝码头高岗处又俗称“坝楼”,又因紧临大运河,故也叫“河楼”。

如今矗立在五河交汇处七孔闸桥西侧的大光楼,楼高两层,气势磅礴。 然而,此“大光楼”并非史料中记载的大光楼。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介绍,历史上大光楼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外以东、石坝码头南端,楼高在10米以上,距离现在这栋“大光楼”约有上千米。大光楼同燃灯塔一样,都是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遗憾的是,八国联军攻陷通州时被尽数烧毁。2007年,北京市水务局获知此楼重大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又建了一座仿古歇山筒瓦顶二层水利设施,亦曰“大光楼”,在运河北首恢复了一处壮丽的历史文化景观。

按照日前出台的《方案》,整个景区将打造副中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而“大光楼”景点就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方案》是在尊重运河沿线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历史资源与现代元素,强化空间风貌协调和文化显性表达做出的规划方案。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大光楼景点线路联通存在断点、广场空间狭小、文化场景展示不足、公共休憩设施欠缺等问题。《方案》提取了皇家验粮元素,增加运河文化展示,进行断点联通设计,打开广场空间。同时,附近的滨河北路桥也将由车行桥改为人行空间。

“整个片区以水工文化+验粮文化为主题,结合北关闸等重要节点,构建现代水工文化展示,对古时验粮文化进行塑造与讲解。我们认为滨河北路桥紧邻大光楼和北关分闸,是展示大运河水工文化和验粮文化的首选之地。”景区创建团队相关负责人说,“水工文化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核心,包括大运河河道及其航运、水利等功能,涵盖桥梁、船闸、堤坝、圩堰、驳岸、纤道、码头等历史遗存。大光楼景点将还原昔日与漕运有关的绞关石、石权、栓船桩等水工文化及验粮文化景观,并于年内限时向市民开放。”

此外,滨河北路桥上空间将运用现代手法演绎古景中的运河景观元素,利用灯带和船型树池营造“运河开闸”“千帆过闸”等壮丽的漕运盛景,还将植入整套的夜景灯光秀投射,将运河文化以动态投射图案的形式加以体现,展现大运河文化与现代高端商务的完美融合,缔造副中心又一处夜景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