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400期 >2022-04-21编印

“河长”治水
刊发日期:2022-04-2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本报记者 冯维静 郭丽君

碧波荡漾润京畿,

河长治水水长青。

余晖洒落,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波光粼粼,沿线河畔,高楼倒影,随波摇曳,三五行人,怡然悠闲。“你看,这些年咱们家门口的这些河都有‘长’管着呢,景色一年比一年好。”在河长公示牌前,不时有遛弯的居民驻足聊两句,群众的褒奖就是对河长制引领治理的水生态文明成果最大的肯定。

北京市2022年第1号总河长令近日发布。新时期治水工作、流域系统治理管理、滨水空间共享利用等成为今年“河长制”的工作重点。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持续巩固河长制工作成果,深入推进治河向治水、治流域转变。

副中心多河富水,春风和煦,河岸边杨柳青青,花木繁盛,一派春和景明、蓝绿交织的美丽景象。曾经,通州全区黑臭水体共有39条河流、53个河段,长度264.34公里,约占北京市黑臭水体总长度的36%。如今,53条黑臭水体全部得到治理,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潮白河、北运河等多条干流水质内各类污染物平均降幅在三成左右,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住在城市副中心的市民切身感受着身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每日巡查的“河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点位问题 “河长”随时拍照上传

2017年,通州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河长制,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主体的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体系。“河流流经哪个地区,就由属地‘一把手’对河流负总责,统筹管理河里和岸上。全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推进,速度、力度都前所未有。”通州区河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从2018年5月起,通报制度施行,各乡镇(街道)须通报河长巡河情况。此后,乡镇级河长巡河率达到100%,村级河长巡河率提升至99%。

目前,通州区北运河、萧太后河、小中河、运潮减河等13条主要河流、300余条沟渠都建立了河长负责制。今年一季度,区级河长已督导检查6次,各镇街级河长共巡视检查644次,约1537公里,巡河率始终保持在100%。村级河长巡视河道更是超万次,达到11107次、2.6万余公里,巡河率99.9%,河长体系运行正常。

新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佳佳是北运河最北端2.5公里的街道级河长。她与环保科同事到北运河巡视已成了常规动作。“岸边有生活垃圾,跟‘泽通水务’沟通一下,把这个点位拍照发到群里。” “好的,我已经留存了,让他们统一安排渔船过来清理。”刚刚发现的一处垃圾当天下午就得到了清理。

作为街道级河长,李佳佳每周都会步行巡河。看河水颜色是否有异样,看河面和河边是否有垃圾,一旦发现河面上有垃圾等漂浮物,马上拍照上传到河长微信群,通知负责河面清洁的公司清理。见到有人在河边钓鱼,她也会耐心劝离并提醒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植被。

北运河是九河末梢,北京90%的洪水都经其出境。这曾是一条了无生机的河道,水质一直处于劣五类。永顺镇小圣庙村段的河长、村委会主任张洪波对此颇有感触。“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有造纸厂、化工厂,纸浆、化工废水之类曾直排入河,水特别臭,常漂着死鱼。”从2010年起,水务部门开始整治运河,之后这里迎来大变样,水清岸绿,景色宜人,臭味也没了。

目前,北运河有专门的管理单位,区水务部门也协调专业的环卫队伍开展清理。北运河管理处水生态环境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运河还推动构建“水下森林”,改善水质的同时,建立起了河道水生态系统。“我们主要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在岸边有芦苇、菖蒲,在河底种了竹草、苦草等。截至目前,河道里有11种鱼类,最近几年水鸟增多,不同的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大概有30余种,基本能够达到水生态的自我调整。”

守好“责任河” “神经末梢”保持灵敏

在河长体系中,村级河长是监测河湖生态最为灵敏的“神经末梢”,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触觉灵敏、贴近群众,有效推动了河湖环境的持续改善。

“当河长意味着责任,我没事儿就到河边走一走、看一看,发现问题随时记录,能解决的当场就办。环境越变越好,大伙儿都受益,我们在河边巡检的心情也是越来越舒畅。”作为通惠河西马庄段的村级河长,永顺镇西马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英五年来见证了污染企业退出、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蜕变,对今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自然倍感珍惜。

王春英负责的这段河道位于通惠河北岸八里桥市场至京承铁路桥位置,全长2.2公里。由于沿河有农贸市场和企业,十年前,这里每天都有商户往河岸倾倒垃圾,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每年都会出现几次,屡禁不止。市民经过这条“黑臭河”都要捂着鼻子走路。全面推行河长制后,通过不厌其烦的宣传教育、劝导等方式,商户环保意识提高了,倾倒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河边不合格的企业也被关停腾退。在通惠河治理期间,村里还先后多次组织开展河岸集中清理。王春英成为河长后,更带动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参加整治,在河道清淤、清理卫生死角、铲除臭水阴沟、新建污水处理池等工作中都可以看见他们积极参与的身影。

眼看着“黑臭河”慢慢消失,身边环境越变越好,老百姓对于治水愈发支持。王春英顺势引导,在村内广泛宣传禁止往河道倒垃圾等内容,依靠村民自治力量自觉保护水环境。河道环境好不好,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后期维护。如今,巡查河道成为了王春英每天的“必修课”。每次巡河,她都会认真做好巡河记录,用手机拍下河面和河岸周边情况,“如果哪天不去河边转转,心里就不踏实。”

漷县镇吴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书和也是一名村级河长,对于凉水河和吴凤沟,他再熟悉不过。说起治“水病”,杨书和深感河长就像中医,“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巡河时看颜色、闻味道,深入群众问情况,遇到问题想办法。”

“村级河长最常遇到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速度是关键。”杨书和举例说,河面上漂着塑料袋,不能当场清理的就要联系相关部门及时清捞;遇到河边游玩或野餐、钓鱼的人乱扔垃圾,要马上劝说阻止。如果碰到短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拍照上传至信息化平台,由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治。

作为防汛泄洪沟,吴凤沟日常没有水流,为了不让垃圾倒入沟内,杨书和发动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乡村河湖承载着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我们作为河长制的“神经末梢”,就要保持灵敏度,履职尽责,将河湖治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杨书和说。

智能治河 主要河道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除了勤走、多看、常问等人工巡河方式,更多的智能化支持正在辅助副中心的河长们履职尽责。打开手机,登录“河长通”APP,巡河轨迹、距离、时间等履职情况均可被细化量化。

与以往靠纸笔收集和记录,十几天反馈一次不同,如今巡河时,河长可以随时通过“河长通”APP拍下照片,写清处理要求,第一时间即可反馈到上一级河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会根据导航准确找到现场,迅速解决问题。

“河长通”最初由于家务乡研发,是全市首款乡镇级河长制APP。这一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河长更好地了解河道状况,提高管理效率,即将发布的“公众版”还可以让百姓查水质、联系河长和举报投诉。

“用起来非常方便,第一时间就能反映问题。”富各庄村级河长王立全每天都会用到“河长通”。事件任务发布、河道水质信息发布、河长信息发布、河道任务目标等信息都可掌上一键查询。同时,巡河日志导出报表、巡河数据等信息也可清晰记录河长一天的巡查轨迹。比如王立全当天巡河20分钟,巡查了1.87公里,沿途的巡查路线等内容,平台记录得一清二楚。

目前,“河长通”已经推广到全区,实现了辖区内主要河道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应用于河道管理。

在五河交汇处,一个形似转盘的神秘设备静静伫立在水面上。“这是水环境‘侦察兵’,它们可以24小时在岗,实时监控水环境质量状况,通过实时回传数据,第一时间反馈问题。”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窦艳兵介绍,市水务部门引入了一批高科技设备严密监测水环境,200个水环境“侦察兵”如今分布在全市各主要河道,发挥着“千里眼”的作用。如果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相关部门即刻联动,立刻处理。

水草疯长是大运河的一大烦恼。“水草过多,会在河面形成大面积漂浮,影响河面美观及河道水质。”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年大运河水草泛滥时都要花大力气清理。一般来说,业内处理水草主要有化学清除法和物理收割法两种方式,但化学清除法会引起水质污染与恶化,破坏水域的生态环境,而人工割草效率不高,且很累人。经反复试验,北运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小型新能源割草船,电控切割,噪声低、无污染。“下刀最多可以下到水面以下50厘米。最高峰时,我们一天能割120平方米水草,折合成重量有40多吨。”据工作人员介绍,新能源割草船的效率较传统的清理方式提高了十几倍。这一“割草神器”还获得了4项专利。

治理大运河,高科技手段正在大显身手。在通惠河八里桥管理站,一套超饱和稳态溶氧装置24小时不停运转。河水通过提升泵进入超饱和稳态溶氧装置处理后,水中溶氧增加,再流入河道,可以显著改善水质。进入设备前,水溶解氧浓度只有5mg/L左右,经过处理,能提升到25mg/L以上,河流的自净能力得以提升。目前上岗的两台设备,日处理水量能达到2.5万立方米。

“民间河长” 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各部门共同治河,是副中心河长们的工作职责。今年,北京市总河长1号令要求本市河长制工作聚焦新时期治水工作、流域系统治理管理、治水为民等内容。

副中心河长闻令而动。通州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落实2022年北京市总河长令精神,副中心将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相关部门责任,提升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的能力。

为推进河长制,今年区河长办规范编制了《通州区河长制标准工作手册》,同时依托河长制智慧信息平台,通过手机APP实现主要河湖出口断面、出境断面全方位监控,持续加大对河道、沟渠问题发现及处置情况通报力度,促进问题整改。

延伸治理末梢,将河长制纳入村规民约,广泛动员“民间河长”和社会公众参与,切实发挥“群众吹哨、河长报到、治理反馈”作用,促进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

为打好水环境治理歼灭战,截至目前,副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截污治污,完成了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一期等重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治污。

聚焦汛期水污染突出问题,今年还将确保按时完成年度“清管行动”。强化流域系统治理管理,推动河道管理保护范围成果落地,强化流域规划管控权威性。

纵深推进水环境建设,加快推进“通州堰”防洪体系建设,建成城北水网建设一期(翟减沟)、两河水网减运沟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等工作。

此外,进一步突出治水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加快提升河湖空间公共服务水平,配合市级部门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传承和弘扬水文化,积极建设通州区“优美河湖”。

据悉,区水务局还将加强督导与考核,将河长制治水责任制任务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梳理各项任务的月进展情况,由区委书记以区总河长身份进行督导,进一步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