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全力推进市场主体登记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提供“上门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景式”监管……日前,通州区明确今年市场监管工作“任务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服务供给,推进城市副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
今年,通州区市场监管工作将坚持国际一流、首善标准,围绕服务“两区”建设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努力建设成为首都市场监管新标杆。
在推进市场主体登记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方面做文章,优化许可审批流程,探索新登记模式。同时,全面落实市场主体告知承诺制,优化“证照联办”和“一照含证”的试行和应用,允许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允许多个市场主体使用同一地址作为登记住所。分类推进变更登记改革,优化全程电子化登记,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
通过全面升级E窗通平台,完善“网上审批+跨域寄递”模式,扩大全程网办适用范围。同时,推进“政银合作”机制建设,深化与各商业银行业务交流。
强化高质量服务供给
今年,将精密谋划并组织实施《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市场监管五年行动计划》,高效助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思路,提供“上门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沟通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研判预警,持续在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9大领域提供“上门服务”。
助力副中心重大项目建设,为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以新华、北苑、宋庄3个试点建设为契机,依法制定清晰合理的权责清单和事权清单,以点带面扎实推动其余18个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市场监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供“副中心范本”。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今年,继续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完善包容审慎“沙盒监管”措施,探索“包容期”监管机制,不断升级容错纠错清单,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推进智慧监管,强化市场监管数据运用,多源汇聚融合市场监管信息资源,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深化智慧监管,进一步探索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和执法,全力打造研判分析、策略制定、企业自查、现场核查、成效跟踪“全景式”监管,提升市场监管前瞻性、智慧化水平。
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构建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信息数据标准规范,提升信息共享共用效能。通过积极落实信用修复制度,提高信用修复工作效率。
提升“接诉即办”成效
今年,全区市场监管工作将推动监管执法与诉求解决深度结合,着力破解网络交易等诉求突出问题,推进消费环境品质改善和服务升级,进一步打造国际化消费新场景,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国际化消费城市建设。聚焦预付式消费治理,积极引导督促商户入驻预付式消费服务平台,探索引入余额保险机制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推动预付式消费实现关口前移、事前监管。同时,发挥“退费纠纷”专班优势,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动,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实。通过及时发布相关投诉数据分析、典型案例和消费预警提示,推动消费投诉公示制度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监督效能和企业责任感,全力推动建成安心消费的首善之区、典范之城。
推进京津冀市场监管共治
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市场监管共治,完善制度规则衔接互认,扩展在登记注册、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一体化发展协议内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京津冀“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同事同标”,深化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应用,推进与北三县跨省通办机制建设。
在市场监管领域助推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样板。不断推动在自贸区设立专利申请窗口,鼓励外国专利代理机构的常驻代表机构在通州组团设立,不断在自贸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