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387期 >2022-04-01编印

永乐店“十日行动”
刊发日期:2022-04-0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兆玉

“不是不愿意,是不方便。”家住永乐店镇南堤寺东村的王宝山老人今年75岁,家中还有3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离疫苗接种点较远,想让全家几位老人一起外出接种新冠疫苗,成了难事儿。了解情况后,村里立刻帮忙协调医务人员上门接种。“不出村就能打上疫苗,太省心了。”王大爷说,现在全家九口人都顺利接种疫苗,“身体没啥反应,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自3月11日-20日和3月21日-30日全区开展两轮次“十日行动”以来,通州区永乐店镇已顺利完成两轮60岁以上人群首针新冠疫苗接种“十日行动”,首针新冠疫苗接种率在全区率先突破83%。该镇推出的送苗入户、专车接送、开辟绿色通道、配置“皮卡车+轮椅转运床”、发动志愿者“二帮一”陪护等一系列暖心措施,不断缩短服务“最后一公里”,力求疫苗接种服务暖、细、近。

为百岁老人冒雪上门接种

老年人出行不便不仅是王大爷家的难题,也是很多老年人家庭面临的普遍情况。为此,永乐店镇一方面派专车接送村民前往镇级疫苗接种点,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接种。

接种期间,医务人员全程对老人一对一有序引导,最大限度减少等待时间。“从接种到观察,全程都有专人陪着。”村民张阿姨和几位老街坊都对服务挺满意。

当然,还有不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进村接种。

鲁城村村民田国深今年100岁。不久前,老爷子在家接种了新冠疫苗。“那天下着大雪,医务人员亲自上门为我接种疫苗。”看着顶着一身雪花的医务人员,老人感动极了,“他们太辛苦了,为了我一个人上门服务。我年龄大了,老毛病多、慢性病不少,心里有点不踏实,医生一句一句问,一句一句给我解释,说得特别清楚。我现在打完第一针了,感觉身体不错,踏实多了。”

志愿者“二帮一”全程陪护

除了上门接种,对于需要接出家门的老年人,镇里还特意配备了“皮卡车+轮椅转运床”的设备保障团队,并发动志愿者进行“二帮一”陪护。

“皮卡车用来装设备,轮椅转运床可以折叠。一些老年人连坐起来都费劲,又不愿意我们上门服务,就需要接到村内临时接种点接种疫苗,轮椅转运床放平后,老人接种全程躺着,不需要费力。”副镇长张立平介绍,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老人,镇里还会安排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和一名志愿者的双重力量陪护。

进村接种,其实不是件容易事,需要妥善处理的环节很多。

每次进村前,永乐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轮流带队进村,医务人员会提前与各村委会沟通,指导消毒及场地布置等。接种前,耐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接种时,上前搀扶、帮助推轮椅更是经常遇到,对肢体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要帮忙整理衣服。留观时,随时关注询问老人身体状况……一系列温馨之举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文化下乡”+“疫苗下村”

为了让老年人尽早了解疫苗接种知识,各村还出现了一支支“宣传队”。

在德仁务中街村,95名党员、44名村民代表成为行走的“宣传员”。大家积极和镇里沟通下村接种情况,给村内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老党员王文斌今年74岁了,他本人既是一名乡村医生,又是一名责任区党员。他发现,最近村里不少老街坊都来找他询问疫苗接种的问题。王文斌索性就挨家挨户去介绍,一方面帮老人打消顾虑,同时对出行不方便的村民,他主动帮忙联系村委会出车接送。

为了扩大村民知晓率,永乐店镇还将“文化下乡”与“疫苗下村”相结合,一村一策,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方式开展宣传。

在德仁务中街村,镇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吸引不少老年人。“表演结束后,我们请医务工作者现场开设新冠疫苗大讲堂。同时,设立村级临时疫苗接种点,现场动员、现场接种。不少老年人反馈,这种进村的方式很方便。”德仁务中街村党支部书记赵洪涛说,现在村内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达到了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