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372期 >2022-03-13编印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迎来“智慧管家”
刊发日期:2022-03-1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城市副中心引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监测体系与管控平台。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除了这些大家能看出来的效果,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考量,还需要更加量化的指标。为此,城市副中心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监测体系与管控平台,大小海绵体将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降雨量、流量、水位等数据。

据了解,该平台综合运用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建立可评估、可追溯的海绵城市一体化管控平台及考核评估体系,集中反映了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从而支撑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监管、考核评估与综合管理,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数字化管理手段。

“目前,该平台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以此为基础,建立模拟系统,包括水文地质的材料、管道埋设等情况。”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由专业技术团队制定系统化监测方案,在海绵城市试点区范围内,建设了118个监测站点,构建了海绵城市监测网络,包含了试点区内3条河流水系、16个排水分区、123个地块、4900多个海绵设施、100多个专题图斑、68个规划、上千条排水管网等数据信息,监测内容包括典型项目及设施监测、区域雨量、温湿度监测、河道水文、水质监测、易涝点水位监测、片区主要排水口监测、地下水监测。

今后,全区所有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信息将纳入平台并进行管理和考核,监测体系与管控平台项目将全天候监测设施运行效果、水环境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全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并将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运维水平及时进行反馈,确保“建设一处、监管一处、造福一处”,建管并重有效运行,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仅可以跟踪海绵工程后期运维的好坏,还能助力城市治污、排涝。”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待试点成果形成后,这一监测平台可向全市复制、推广,通过全域应用助力生态文明智慧建设。

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在城市副中心全域推广。除试点区外,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区域、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作为近三年重点建设区域,海绵工程正按计划不断实施并打造了多项样板工程。今年,城市副中心建成区35%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到“十四五”末,城市副中心50%的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