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370期 >2022-03-11编印

副中心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多规合一、多图合一”,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
刊发日期:2022-03-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2.jpg

城市副中心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图为西集镇胡庄村。(资料图) 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幅显著、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初步建立、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宜居乡村建设步伐稳步加快……当前,通州区城乡融合发展成效初显,正朝着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稳步迈近。

通州区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近年来在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体制、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城镇化增速显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64.63%提高至2021年末的70.4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63.67%提高到67.66%,年均增速在0.8个百分点左右,在全市增速最快。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城市副中心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初步确立。城市副中心拓展区总体规划和9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相继形成阶段成果,344个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多规合一、多图合一”,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伴随城市副中心建设,各乡镇功能定位合理明晰,乡镇建设逐步推进,永顺、梨园实现全面城市化,9个特色小城镇也借助资源与区位优势有序推进建设。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村地区管”政策不断完善落实,制定完成了农村“三块地”管理标准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也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种业发展转型升级方面,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不断优化,8万平方米研发大楼落成投用,全球领先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和北京种业协会正式落户园区。在打造重点产业项目,树立农业示范标杆方面,西集镇、于家务乡两个市级现代产业园区创建成功,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成功获得创建资格。引入寿光千亩高效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落户马驹桥镇,创建24户家庭农场示范户,创建西集镇、漷县镇两个家庭农场示范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载体逐渐强化。

在促进农业融合发展方面,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全面铺开,实施建设美丽休闲农村项目6个,提升改造休闲农业园区14个,打造民俗户提升项目28个,发展三星级休闲农业园区4个,评定四星级休闲园区3个,“农林水结合”“农文旅融合”的多样化休闲农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在宜居乡村建设方面,城市副中心的步伐稳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333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铺开,第一批、第二批共计227个村庄的建设任务进入攻坚阶段。在“厕所革命”方面,通州区三类以下公厕全部完成提升或拆除,目前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99%。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方面,2021年新成立了5个教育集团,将农村校作为名校的集团成员,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助力农村校综合能力提升。

在城市副中心,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也在持续拓展。区各部门针对农村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民宿旅游等绿色经济,开展职业培训和项目制培训,已培训农村地区劳动力7452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79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