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369期 >2022-03-10编印

老体育场华丽转身“体育综合体”
刊发日期:2022-03-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效果图,改造后将形成“三馆一场一中心”的城市体育综合体。

本报记者 田兆玉

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体育设施再升级。

日前,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体育场,即将迎来华丽转身。新场馆将在保留室外体育场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形成“三馆一场一中心”的城市体育综合体,成为全新区级体育中心,为老城再添新景儿。


老体育场改造列入市级重点工程

“以前,大家都爱到这儿来锻炼,尤其是那400米的大跑道,人气最旺!大家在这儿跑步、散步,做各种运动,当时这里就是通州最好的户外健身场。”提起老体育场,家住天桥湾小区的耿大爷打开了话匣子。体育场就在小区对面,喜爱运动的耿大爷每天早晨都习惯过去遛上几大圈。老体育场陪伴了他和通州居民许多年。

一年又一年,体育场慢慢变老了,在满足群众健身、体育社团训练等多种活动需求方面渐渐力不从心。

“通州区的全民健身基础好,市民体育活动热情高,但是咱们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无区级两馆一场的地方。这里缺少区级公益性体育馆、游泳馆,尚无完整的、综合性的、适宜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健身中心。”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体育场室内训练场地严重不足,缺乏适合运动员、体校学员专用训练的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场地,一些必须训练课程和项目难以开展,很难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通州体育事业,严重制约通州区体育运动更好更快发展。

体育场改造迫在眉睫。

前不久,北京市发改委发布2022年北京市“3个100”市重点工程,“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被列入“重大民生改善类”新建项目。作为市级重点工程,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将完善通州区竞技体育设施和训练场地,提升群众健身设施条件,补充通州区“两馆一场”缺口,推动副中心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该项目被列入了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三年行动计划。

“改造后,这里被重新规划,加入了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场地等功能。”该负责人表示,新体育场将从功能设置、设施配套上综合考虑,可用于运动会和区级各类比赛,补充体校训练场地,更是一座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场馆。


复刻老跑道老球场留住老记忆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西海子西路,从新华大街往北,东至新华东路,西至新华北一路。总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其中区级体育中心建筑面积将近4.4万平方米,公共停车库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项目拟建内容包含冰上运动设施、足球运动场地、全民健身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馆一场一中心”,即:游泳馆、冰上运动馆、公共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及体育用房、地下车库等,配建近千个车位。

“我们对这个项目下了很大一番功夫。”项目设计单位是业内知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袁泉表示,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前期调查,从整体看,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体育场不仅设施陈旧,而且与毗邻的运河商务区现代城市风貌不相符。经过一轮轮的讨论修改,兼具实用性和艺术品味的设计图逐渐清晰。

在目前的效果图中,老体育场的400米跑道和足球场等被特意保留下来,将在新场馆中“复刻”呈现。“我们前期问卷调查时,大家都希望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在这里散步遛弯。其实不仅是跑道,老建筑里的一些元素也被我们留下并设计到新场馆里,当作给老街坊们的惊喜,留住大伙儿的念想。”袁泉介绍,整个项目用地南北狭长,除了南侧的标准体育场以及400米跑道将予以保留,靠近新华东街的老“灯光篮球场”也将保留两块,留住老通州人的记忆。

跑道下方,被设计成三层地下车库,这也是设计团队的良苦用心。

体育场地处通州老城区,周边老旧小区较多,停车位紧张。袁泉说:“我们这次专门设计出了近千个车位,在满足运动人群需求的同时,未来也可以向周边小区居民、学校等开放使用,填补项目周边机动车停放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周边停车紧张的局面。”

新场馆更弥补了目前区内无大型赛事场馆的遗憾。“改造后的全新体育馆为乙级场馆,有3000个观众座席,可以承办全国性的篮球比赛。游泳馆为丙级场馆,有500个观众座席,可以承办区级游泳赛事。”袁泉表示。


上下找空间 场馆摞起来

400米跑道占地面积不小,既然保留了跑道,那新增加的室内场馆又该如何摆放?设计团队巧妙地选择了上下找空间,将各个场馆摞在一起,像乐高一样叠加起来。

“项目南侧紧临城市主干道,我们就把体育场放在了南侧,当市民在体育场上跑步、踢球,做各种户外运动时,路过的人们也会看到这里生机勃勃的画面,感受城市的生机与活力。”袁泉表示。

不过,也因为把项目的一大半空间都留给了带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剩余的空间就略显局促。“‘三馆一中心’被安排在了项目北侧,但这附近已有其他高层建设,如果我们按照常规思路建设,就会让人在视觉上形成两座高楼对立的画面,产生巨大的压迫感。”袁泉说。

集结了体育馆、游泳馆、冰上运动馆和全民健身中心的“三馆一中心”究竟该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呢?

“搭积木!把‘三馆一中心’错落有致地叠加,像拼乐高一样,让大楼在视觉上与附近高楼形成退让关系,减少压迫感。”袁泉解释,错纵感的叠加,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活动空间。未来,人们可以在这些错落出来的露台上或运动或喝一杯咖啡,观看体育场的各种运动场景,感受城市的活力四射,欣赏城市美景。

而且,“三馆一中心”整体采用钢结构,在斜向钢梁的支撑下,整栋楼形成了一个个三角形,辅以金属板和玻璃,就像穿上了一件三角形的玻璃外套。“让整栋大楼看起来更简洁、更时尚、更有质感。”袁泉表示。

地下也将建设冰球馆、停车库。周围设置乒乓球、轮滑、健身场地,打造开放式的体育活动空间。


更多低碳元素打造绿色建筑

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还加入了很多低碳设计理念。

健身馆需要采光,但运动时又要避免阳光直射。袁泉说,为解决这个矛盾,他们在外立面安装穿孔板,让光线更柔和。“照射进场馆的阳光就像打开了柔光效果,还能减少场馆使用照明,更加节能环保。”此外,未来场馆顶层还要全部安装太阳能,为游泳馆提供热源,降低能耗。

这里也是一处“海绵场馆”。“雨水可收集到调蓄池,二次利用。”袁泉说。

整个设计中,团队还花了很多小心思。比如冰球场馆被安排在最南端的地下空间,因为南侧紧临城市主干道,人流量大,人气更旺,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冰上运动。篮球场护栏在设计中加入了折线、硬画等装饰,整体更现代更前卫。


与潞城全民健身中心“互补”

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已被纳入北京市体育局相关专项规划和副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目前体育局成立专班,由专人负责项目的推进,与各参建单位联合,及时解决项目难点痛点,让市民尽早使用这座崭新的体育设施,享受体育乐趣。

为了解决体育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市民无处健身的情况,区体育局还在西海子公园建设了全民健身健走步道和其他健身设施,为周边市民提供健身场所及设施。

作为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同样正在建设中的潞城全民健身中心也格外受关注。

记者从区体育局了解到,虽然同为公共体育设施,但二者在功能定位、服务范围上均有不同。“通州区体育场核心功能包括‘三馆一场一中心’,既能举办体育赛事,又能提供全民健身服务,还可用于区级专业运动队日常训练,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通州区,主要用于补充区级体育设施的缺口。”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潞城全民健身中心靠近通州区行政区域东部边界,重点服务周边市民健身,二者在功能设置上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将共同提高副中心公共体育设施总体水平。

此外,通州区体育中心也将作为京津冀示范性的群众体育设施,带动区域群体运动发展。


“十四五”再添一批体育场馆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通州区将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加快补齐通州区体育设施短板,全面改造提升体育全民健身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其中,在摸清体育场馆建设底数的基础上,将协助推动市级体育场馆落地实施,提升体育场馆规模能级。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公共体育场馆匮乏痛点,“十四五”期间,将推动绿心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及0202地块特色体育设施等项目,切实提升城市副中心体育场馆规模能级。

同时,加强区级体育场馆新建、改造,优化区级场馆空间布局。

除了完成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打造城北地区体育服务核心,还将协助推进梨园体育中心建设,缓解城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缺口。

同时,加大基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完善公共体育场馆体系。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建设3处家园级体育设施和两处外围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完善30—15—5分钟体育生活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棋苑为重点,每年还要建设不少于15处专项场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12平方米增加至2.4平方米以上。

今后,副中心还将逐步引入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聚焦“三大球”、“三小球”、马拉松、冰雪、自行车、电竞等重点项目,推动更多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落户城市副中心。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办赛主体及体育组织沟通,促进北京、京津冀及国内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体育发展品质,助力北京市建设国家全民健身典范城市和首都国际体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