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368期 >2022-03-09编印

副中心有支“女神”流调队
刊发日期:2022-03-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3-1.jpg

杨菁菁是英语流调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张程伟

“今天下午境外入境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要转运,大家做好终末消毒准备。”日前,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队员杨菁菁接到通知后,一边忙着防护、消杀准备工作,一边跟同事继续对接密接人员管理的事儿。今年27岁的菁菁是队里的年轻人,她既是流调队队员,也是密接组组员,同时还入选了英语流调队。通州区疾控中心48名流调队员是各科室抽调来的精英,全都身兼数职,一人双岗或多岗。其中,“娘子军”占了一大半,共有32位女同志,特别是英语流调队,14名队员全都是女性。

3月8日,被年轻人称为“女神节”,但在流调队“女神”们的工作日志中,这一天写满了“流调”“物品消杀”“环境采样”等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英语流调队是一支特别的队伍,成立于2020年2月29日,承担外籍人士英语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最初队伍共10名队员,平均年龄30岁,是疾控中心最年轻的队伍。经过层层选拔的这10位年轻人英语底子“杠杠的”,都曾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其中两人还在欧盟CEFR英语测试中获得C1级别,1人参加过英语同声传译培训班。

杨菁菁是英语流调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刚进队,她就被姐姐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大家再忙也要抽空学习国外专业网站有关新冠病毒的最新期刊内容。最长四五千字,最短两三千字的英文版流调表和流行病学调查提纲,更要熟练掌握。

为了在流调中准确回答外籍人士提问,如何用英语“白话”解释专业术语,也是大家经常讨论的内容。国内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的准确英文翻译,被当成课余“聊天”的话题不断加强训练。培训+小组间英文对话情景演练,成了每天的日常流程。

“什么是健康宝?是不是没有健康宝就寸步难行?……”初次参与流调任务,一位外籍人士刚打完招呼,就噼里啪啦的一长串焦急询问。经过每天扎实的训练,早对各种政策烂熟于心的杨菁菁一点没慌,她先安抚对方情绪,再将健康宝的作用,哪些地方会用到以及如何用手机号注册等内容详细向对方解释。了解了准确信息,对方情绪明显放松下来,还和菁菁聊了起来。

流调工作关键在“细”。队里的姐姐们经验丰富,向菁菁传授了不少“流调秘诀”。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询问类似年龄等隐私问题,可能会引起对方反感,流调前要尽量提前了解对方基本情况。同时,多关注对方来中国前14天的接触人员情况,比如行动轨迹是否有已知的阳性病例出现,坐飞机过程中是否曾摘下口罩,什么情况时摘下,摘下口罩后是否离开过座位,离开座位的走动路线等各种小细节,都要事无巨细地关注到。有了这些沉甸甸的一线“干货”,菁菁对流调工作迅速上手。

流调队是直面病毒的前线。她们还承担着终末消毒的任务。所有病例居住、出入的场所都不能放过。

除了人员的流调,物品流调也是重要内容。涉疫物品流入后,流调队员要及时追踪物品去向、接触人员、环境采样。今年一月底,六个分散点位的追踪,让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全员出动,每个点位两组人,一组流调,一组消杀,早8点出发,晚上回单位写报告,肩负着“首调负责制”的流调队员们,春节前夕,来了次“24小时大加班”。

“‘女神们’在坚守疫情防控岗位的同时,也是孩子的妈妈,爸妈的宝贝,爱人的另一半。”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赵春艳不禁红了眼眶,“为守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每一名‘女神’都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从有疫情以来,大家一直坚守岗位,绝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