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362期 >2022-03-03编印

集源流之火 燃飞扬之梦
刊发日期:2022-03-0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田兆玉 张群琛

昨天,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到“源流之火”,火炬传递随即在此进行。本次大运河漕运码头传递共有火炬手20位,分为11个点位。其中,第1和第20点位为单人传递,其余点位均为两人共同传递。

此次,有三位火炬手来自通州区,分别是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正处级干部、挂职拉萨市城关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何维;通州区永顺镇残疾人温馨家园园长张蕾;通州区培智学校校长王超山。他们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却有着一份共同的坚守和责任。他们的传递让火炬更耀眼,他们的祝福让冬残奥会更精彩,一起奔向创享美好智慧生活的未来!

  

4-王超山 (3).jpg

火炬手王超山

培智教师带动学生参与丰富体育活动

迎接冰雪之约,擎着金银配色相间的火炬“飞扬”,通州区培智学校校长王超山作为漕运码头接力的第1棒火炬手,与大家共同奔向美好未来,在漕运码头踏出了当日火炬接力的第一步。

“生逢盛世,成为冬残奥会火炬手非常荣幸。作为一名特教领域的教师,我更期待能带动国内广大残障学生一同上冰雪,积极投入冰雪运动。”王超山满怀期待地表示。

在培智学校,残障学生们是如何开展体育锻炼的?“我们创新早操、课间操内容,给近200名残障儿童带来了百花香、八段锦等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我们还定期开展春季、秋季亲子运动会,设置普特融合运动项目,并在校园开展冰壶、轮滑、乒乓球、足球、篮球、自行车等社团活动。”说起心爱的学生,王超山打开了话匣子。在特教园丁的悉心教育下,孩子们的生活也绽放出更绚烂的色彩。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培智教育经验的‘老兵’,我深深感受到火炬沉甸甸的分量。我们不仅是在传递火炬,更是在传递梦想、传递承诺。”王超山郑重地表示,将鼓舞更多残障儿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热情向上、奋力拼搏、无畏向前!

4何维 (2).jpg

火炬手何维

援藏干部盼为残障人士更好服务

高举冬残奥会火炬,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正处级干部、挂职拉萨市城关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何维感触格外深。

何维曾大力推进四座“京藏连心桥”的建设。其中坐落在神力时代广场的一座天桥,正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座设有无障碍电梯的人行过街天桥。桥身融入了西藏吉祥八宝和北京的多种元素,体现着京藏两地深厚的情谊。晚上灯光亮起来时,柔美漂亮,成为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新的网红打卡地。

在“第一座连心桥”建设成功基础之上,何维又积极协调北京市援藏资金2000万元,通州区援藏资金610万元,在城关区其他三个交通路口建设了三座“京藏连心桥”。“这些年的援藏经历,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残奥会是56个民族共同的盛事。”何维感慨地表示,期望各民族火炬手一棒连一棒地接力,共同为祖国跑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冬残奥会之火生生不息。在大运河漕运码头水天一色的岸边,何维也用心跑出了通州人的风采。“这次的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经历,让我更理解到残障人士的所念所盼,今后也会为他们更好地服务。”何维说,希望这次火炬接力的荣耀,也能让他与冬残奥会共同成长,化作对他今后工作的持续鞭策,激励他在雪域高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4-张蕾.jpg

火炬手张蕾

残障人士“大家长”深感责任在肩

作为曾服务2000余名残障人士的“大家长”,通州运河星志愿服务队队长、永顺镇残疾人温馨家园园长张蕾,此次成为漕运码头第17棒冬残奥会火炬手。

“北京是首个‘双奥之城’,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作为火炬手,我不仅要将火炬传递的任务完成好,还要带头传播奥运精神,宣传奥运知识。”张蕾激动地表示,希望通过火炬传递,让这团爱心之火能够照亮和帮助到更多残疾人朋友,努力为城市副中心这座有温度、有包容度的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张蕾是一名重度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在帮助孩子康复的道路上,她相继考取了家庭康复训练师、盲人定向行走培训师、残疾人就业指导师等多个助残资质。

2015年,在永顺镇政府和通州区残联的帮扶下,她来到永顺镇残疾人温馨家园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在扶残助残服务中推己及人,她用自己的助残专业知识帮助了更多残障人士。多年来,永顺镇残疾人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帮助和志愿服务,团队服务时长达89000多小时。运河星志愿服务队更是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双拥先进集体、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张蕾也被评为首都最美志愿者、首都学雷锋五个100先进个人、五星级志愿者、首都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举着火炬我深知责任重大与使命光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会向世界讲好日新月异的中国故事,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会向世界讲好热情好客的北京故事,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代表我会向世界讲好这一群体积极向上的幸福故事。”张蕾表示。她希望能将这份火热传递到所有人心中,也祝福冬残奥运动员都能赛出佳绩,让“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成为共同奋进的方向,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3王福生.jpg

火炬手王福生

呼应残奥精神 院士期待服务更多残障人士

作为在漕运码头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身着红黄白色相间的冬残奥会火炬手服装,中科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一路小跑,精神抖擞地开始了第20棒的火炬传递。

与上一棒火炬点燃交接的一瞬,王福生难掩激动之情。“我的心在那一刻仿佛也随着燃亮的火焰,‘腾’的一下子爆发了,心里特别激动。”他说。

伴随着观众的掌声与《一起向未来》的歌声,晴空下的王福生顺利跑向火炬接力的终点。“身为一名军医,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王福生动情地表示,火炬不仅传递出昂扬奋进的体育精神,更展示了国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平时他工作繁忙,把更多时间留给了患者和医学事业,为了更好完成这次“特殊任务”,王福生工作之余抓紧碎片时间,坚持锻炼身体。“我平时很喜欢各类冰雪运动,虽然时间有限,但我还是观看了部分冬奥会精彩的比赛。我特别喜欢看体育健儿在冰雪上的飒爽英姿,喜欢看他们夺冠的瞬间。冬残奥会我也将为他们不断加油。”王福生说。

从医几十年,他深感这次疫情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冲击之大。“能在疫情中成功举办冬奥会,并即将举行冬残奥会,这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力的强大。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我也深切盼望我国能早日战胜疫情,在国际上展现我国伟大的抗疫精神和担当。”王福生满怀期盼地说。同时,他也表示将更加关注残障朋友这一特殊群体,尤其会更关注他们的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助力全社会创造平等互爱的社会环境,与他们一起加油向未来。

4-肖永利.jpg

火炬手肖永立

带着火炬手的责任投入到冬残奥保电任务中

“作为一名普通的首都电力职工,有幸参与了冬残奥火炬传递,让我倍感荣耀。”第3棒火炬手、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二次检修中心职员肖永立激动地说。他表示,会把冬残奥会火炬带回工作岗位,同时带着火炬手的责任继续投入到冬残奥会的保电任务中。

肖永立扎根电力检修一线27年,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自动化领域的优秀专家,主持编写的技术规范和主导研究的多项科技成果,为北京电网自动化专业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患有风湿病,肖永立的右膝关节在2019年做了人工置换,虽然现在已经无法跑步,但他在工作岗位上的追求始终没止步。依托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获专利6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工作室也成为公司攻坚克难、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

参加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后,肖永立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目前,他正和同事们进行冬残奥会的保电任务。他说:“我现在主要负责主网的维护和运行,没有主网的稳定,也就没有赛事场馆供电的稳定。把冬残奥会的火炬放在单位,就是提醒我要以火炬手的责任做好冬残奥会的保电任务。”

4-张淼.jpg

火炬手张淼

残奥会冠军大运河畔传火炬

白皙的皮肤,弯弯的浓眉,明亮的双眼,阳光般的笑容始终挂在她的脸上。32岁的张淼坐在轮椅上,手举奥运火炬,传递还未正式开始前,她微笑着反复练习。

这是一位年轻的残奥会冠军。2012年,张淼摘得伦敦残奥会轮椅乒乓球冠军;2021年8月29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4级决赛中,张淼和队友谷晓丹并列获得铜牌;9月3日,在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团体4-5级比赛中,她与队友张变、周影组成的中国队以2比1战胜瑞典队,夺得金牌。

小时候,张淼因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但她从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倔劲,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努力做得比同龄孩子更优秀。2005年下半年,张淼遇到改变了她一生的乒乓球教练,从此开始了乒乓球运动生涯。张淼说,从接触乒乓球开始,她每天练习基本动作,发球、接球,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让她的成绩很快脱颖而出。

在张淼看来,运动都是相通的。“我特别喜欢冰壶,也特别希望中国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期盼着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花絮】

传递前 两位火炬手悄悄切磋排练

“轮到咱们的时候,咱俩先举着火炬亮个相,然后再前行。”火炬传递还未开始,第4棒火炬手车驰和第5棒火炬手张淼在固定点位先悄悄排练了起来。

志愿者站在两人身边,配合着慢慢推着两人前行。反复练习几次后,二人最终确定了同时传火炬的动作,“我们先稳稳地亮相两秒钟,然后高举火炬,另一只手向观众示意。要好好享受传递的过程,这可是值得记住一辈子的。”张淼激动地说。

车驰是石景山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常年扎根基层,张淼则是残奥会冠军。两人看着大运河美景,又看看手中的冬残奥会火炬,开心地拍起照片,“大运河真美,空气也好,一进入公园,我就感觉这里有春天的气息,能在这里参加火炬传递,值得一生回味。一定得好好留个纪念。”镜头里,明媚的大运河畔,两人的笑容格外灿烂。

【服务保障】

“特别自豪:冬残奥会火炬来到了咱们副中心!”

早上7点,大运河畔还有丝丝寒意。活动景观组的保障人员早早赶到传递现场。“我们要排查起跑点区域和传递沿线景观布置等设施,确保火炬传递顺利进行。”保障组工作人员胡宗洋顺着传递路线和同事们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

另一边,“90后”门帅琦作为观众也早早抵达现场,准备找个好位置观看火炬传递。手举旗帜,她兴奋的像个孩子,“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没想到今天能到现场,太荣幸了。”看到火炬手越来越近,她也越来越激动,小旗子疯狂挥动。“特别是看到坐在轮椅上饱含热情传递的火炬手,我就特别感动,更为他们感到自豪。”

观众席上,王艳蕊也不断挥舞着手中的小旗,为火炬手们加油助威。她还特意提前学习了解奥运火炬的传递知识。“之前更关注开幕式和比赛赛程,这次对奥运火炬传递有了更深的认识。”王艳蕊说,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来到了大运河畔,作为本地人她非常荣幸而且终生难忘。“当火炬接力点燃的那一瞬间,我清晰地听到了‘哧哧’的火苗燃烧声,当时我心里就特别自豪:冬残奥会火炬来到了咱们副中心,来到了我身边,那一刻内心真的有很强的参与感。”

区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此次他们与区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从各单位抽调32名人员参与志愿服务,负责各环节保障。现场也组织了部分副中心市民全程观看,“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冬残奥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