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生活污水排得不痛快,间接造成道路泥泞不堪、气味难闻……为解决这些头疼问题,“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对9个乡镇260个村庄启动污水治理大改造,随着农村污水管网等硬件设施的升级,乡村景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百姓将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个月,永顺镇西马庄小区自备井置换工程全部完工,数千户居民告别用了20年的自备井,喝上了卫生健康的市政自来水,“水流得比以前冲了,水碱少了,沏茶、熬粥都香了,这水喝着放心啊!”小区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自去年起,通州区开始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供水设施改造,其中包括张家湾镇、马驹桥镇、漷县镇、永乐店镇和于家务乡等乡镇,设计污水收集骨干管网总长约104千米,配套建设6373座污水检查井及5座提升泵站等设施,涉及供水管线改造、饮用水水质提升、供水水表安装等相关内容,重点解决农村供水水量不足、管网老化、供水水质等问题,实现农村供水计量收费,促进通州区农村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用水的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随着污水管网等硬件设施的升级,乡村景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村民也将拥抱更整洁宜人的田园生活。”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持续扎实推进污水治理,区生态环境局对全区26条主要河流及主要沟渠共44个断面,每月开展一次手工采样、实验室检测,还设置了13座水质自动检测站用于乡镇间跨界断面水质监测。与此同时,城市副中心逐步取消排污口,将生活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避免直排河道造成污染,精准筛查排污口、排污隐患等,并对北运河等主要河道周边重点乡镇开展指导帮扶。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市政用水、电厂用水。高品质再生水使玉带河的水质明显改善,助力城市副中心乃至京津冀水环境质量提升与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