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热点总第358期 >2022-02-25编印

一体发展
刊发日期:2022-02-25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7-2.jpg

去年10月,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正式通车。记者 常鸣/摄

7-3.jpg

去年10月12日,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正式揭牌。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关一文   

“这条路开通后,上班时间最少缩短1小时,盼这一天很久了!”2021年10月12日,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正式通车,家住燕郊在国贸上班的曹磊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发布好消息。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与城市副中心一体化发展佳音频传:备受关注的地铁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开工建设,燕郊居民坐地铁去北京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厂通路京冀段同步开工,大厂到副中心核心区近了4公里;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多点开花……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其连接京津冀三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协同发展桥头堡。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也积极主动对标副中心、融入副中心,共享协同发展红利,成为副中心重要战略腹地。

顶层设计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源远流长的大运河、潮白河宛若碧丝绦,串联起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

作为京津冀交界的核心区域,这里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通,协同发展基础深厚。天然的地缘优势赋予了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功能定位。北三县也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迎来跨越式发展。

赋能破冰,规划先行。

2020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协同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推动通州和北三县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以2025年、2035年为节点,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谋划“一盘棋”。  

同年11月20日,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的会议室,一场紧张高效的对接会正在忙碌进行。城市副中心、廊坊市及北三县的规划编制团队已记不清是第几次齐聚一堂,共商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我们带着规划文本与北三县坦诚交流。对接层面具体到项目,了解对方诉求,将其编制进副中心的规划中。”一位编制专班成员告诉记者,比如副中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强化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与北三县地区文创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等,都是廊坊北三县规划编制团队提出的建议。备受关注的交通、医疗、公共服务等内容更融汇体现在规划各个篇章。

除了汇集众智,规划还体现出更为精当的深谋远虑。比如篇中的一词之改。

副中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协同发展”深化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协调、协同、一体化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联动’,小改变大意义,这体现出与北三县携手共进的更大力度和决心。”这位编制人员说。

这份协同合作的决心与一份重磅文件不谋而合。202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横空出世,从国家层面高点定位。

意见中明确,要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四统一”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从地方到国家,各个层面的规划都为一体化发展指出了越来越明确的前行路径。

对标城市副中心,廊坊也在行动。

按照“四统一”要求,廊坊市完成了“1+5+12”规划体系,形成了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还编制完成北三县与通州区交界地区生态绿带、燕郊组团、祁各庄镇、蒋辛屯镇、安平镇5个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综合交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12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晰北三县总体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以及三县(市)各自定位。“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各县域特色名片,将实现精彩的错位融合发展。

率先突破

一体化发展,千头万绪。梳理清单、确定重点、攥指成拳,一个个精准“爆破”的突破口出现了。

“厂通路终于开建了!”2021年12月,厂通路北京、河北段同步开工建设。王凯家住大厂,工作在潮白河对岸的通州潞城,每天上下班走的武兴路不仅车多人多,而且绕远。2024年,厂通路竣工通车后,大厂到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将缩短约4公里,“很多在北京上班的大厂人都盼着厂通路快点建成。”王凯满眼期待。

备受群众期待的交通问题,首当其冲,成为了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破局的切入点。

2021年10月,廊坊市区往返宋家庄交通枢纽有了“定制快巴”。“离家近,乘车方便,网上购票随买随有,只要18元。”家住廊坊的李同飞在北京工作10年有余,拼车、大巴、高铁……尝试过各种通勤方式的他对“定制快巴”十分中意。截至目前,北三县引进北京公交线路22条,车辆650辆,服务北京公交场站9处,日均发车2900班次。未来还将增加北京公交入廊车辆,加开双向通勤班线。

好消息接连不断。轨道交通平谷线开工建设,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正式通车, 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多条跨界道路与北京签订接线协议……北三县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产业协同也在突飞猛进。

自2019年以来,北京与廊坊北三县连续三年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三届洽谈会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24个,总投资近800亿元,涉及区域开发、城市更新、科创基地、轨道交通等领域,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协同驶入“快车道”。 

“我们公司原先在北京海淀区,大部分员工像我一样住在三河市燕郊,每天通勤需要三四个小时。三年前公司搬迁到燕郊发展,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方便多了!”其实,解决职住平衡的通勤问题,是产业协同为这家公司带来的“附加值”。入驻燕郊高新区兴远高科产业园的河北衡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敏告诉记者,“选择兴远高科产业园,更主要的是看中了它的入园门槛——高科技、低能耗、零污染。园区还有服务团队帮我们解决引进人才、对接资源、申报知识产权等很多问题。现在公司经营有序,高企申报工作也在积极准备中。”  

北三县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承接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疏解转移,推动与通州区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协同高效、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三河以27个科创园集群建设为抓手,精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已入驻865家企业,京企占比达65%,亩均投资强度达400万元。  

产业协同推动经济发展,生态协同则向人们展开了一幅运河蜿蜒流淌、绿树层叠苍翠的美丽画卷。近年来,北三县加快推进生态协同发展,实施了北运河—潮白河中部地区大尺度生态绿洲建设等项目,一批高水准、标志性的精品公园和绿化景观构成了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  

眼下,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景观亮化工程和水下工程完工;通州区与北三县水务系统建立了交界地区流域管理问题通报制度,分别对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燕郊开发区潮白河东段开展污染源跨界巡查;潮白河森林景观带稳步推进,纵横交错的生态绿廊正加快形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强化……天蓝、水清、地绿、无废,通州区与北三县积极构建以生态绿洲为核心、三级绿道为骨架、各类公园为支点的高品质绿色游憩体系。

今年年初,新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又为人们展开了一幅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绿色图景。“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系统实施交界地区北运河—潮白河滨水湿地保育修复建设,打造以滨河风景展示和滨水生态修复为特色的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同标共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种历史性机遇。京津冀三地优势禀赋各有侧重,北京在解决大城市病的过程中,疏解非首都功能,也将更多优质资源输入了承接区域。而承接区域承载能力的提升,又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了更坚实和广阔的空间。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一体化”发展中,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同线同标同质,是促进区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关键步骤。

看病、上学,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实事。

与城市副中心只有一河之隔的北三县,医疗服务存在短板,看病去北京是很多人的选择。几年来,北京积极协调央属、市属等优质资源,通过技术帮扶、远程诊疗、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托管、人员培训等形式支持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提升能力水平。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对口支持燕郊燕达医院,帮助其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在,该医院年住院量9.5万人次,较合作前增长了24倍。

“以后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北京的教育资源,太为孩子开心了!”去年10月12日,在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的揭牌仪式上,家长姜女士激动地说。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两所学校挂牌成立,落户三河的应急管理大学积极筹备……廊坊市与北京市教委签订《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一系列合作落地后,当地教育水平将显著提升。

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也正向北三县布局。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水务等“京标服务”加快覆盖北三县全域。

“为28.8万户市民供热,供热面积占全市近7成,这里真正引进了北京服务!”走进三河新源供热有限公司,车间里燃气锅炉轰鸣作响,企业负责人提高嗓门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北京热力集团旗下三河新源供热有限公司承担了燕郊高新区和三河东市区3232万平方米供热任务。筹建供热一厂,安装4台河北省单机容量最大的116兆瓦燃气锅炉和4台29兆瓦燃煤锅炉,完善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将一流的“北京服务”带给三河人民。

“经过统一处理,三河域内的水质明显改善!”北控三河水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玉婷告诉记者,三河引进北控水务集团在当地成立分公司,运营四座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达到每日24万吨,处理水质均执行京B标准,每日生态补水约8万吨,排水流入潮白河。

跨省通办,更为两地奔波的办事人带来了极大便利。

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能办,摆进街乡楼宇的自助机也能办。目前,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市签订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453项高频便民事项、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两地群众和企业实现就近办事。

补齐专业领域短板,设施共建共享,良性互动、错位发展。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率先实现与北三县交通“一张网”,合力打造生态“一盘棋”,拓展深化产业“一条链”,推进区域政务服务“一站式”,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