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357期 >2022-02-24编印

城市织补
刊发日期:2022-02-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工作人员在“运河号”盾构机内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记者 常鸣/摄

TJS_7326.JPG城市副中心通过城市织补等方式,推动老城双修,进而促进功能重塑、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实现“华丽转身”。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关一文

东六环城市副中心段车流如梭,一切如常。而地下41米深处却是一片繁忙,“运河号”盾构机持续掘进,隧洞初具规模。东六环入地改造,最大意义就在于缝合城市,将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迅速形成一个新城,简单来一个造新城运动,它既有新城建设任务,又有老城双修要求。如何实现新老共荣,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2018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要求“强化空间织补,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促进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城市副中心通过城市织补等方式,推动老城双修,进而促进功能重塑、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实现“华丽转身”。


老城体检

建设一座千年之城,既要保留历史底蕴,又要找出老城痛点,接续绘出时代新篇,并非易事。老城区体检评估是第一步。

城市体检是指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制度, 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及评估, 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并对规划实施工作进行反馈和修正。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城市规划工作时作出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批复》要求北京“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市委书记蔡奇在讲话中强调,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新一版北京城市总规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正视城市体检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摆脱规划实施依赖增地增规模的老路。

2018年,城市副中心启动老城区体检,为副中心建设“导航”。市规自委通州分局常务副局长郭宝峰介绍,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经连续3年开展城市体检,率先在全市编制了副中心城市体检指南,搭建了城市体检评估平台,探索形成了“监测—诊断—预警—维护”的城市体检闭环工作体系,通过对实时运行的体检和监测平台数据收集与评估,及时掌握城市副中心控规实施情况;判别规划实施是否存在偏离城市功能定位、突破发展底线、违背指标目标方向等问题;对控规年度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总结、趋势判断,形成问题预警;提出年度体检政策建议,并反馈指导下一年的规划实施工作。体检结果与下一年度实施计划挂钩,促进滚动实施,为城市副中心控规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城区的体检是全域全维度的。”参与老城体检的工作人员介绍,2626个地块、1554个路段、897个设施点位,工程庞大。通过实地踏勘,城市副中心汇总了万余条体检评估信息数据,依托老城区三维智慧平台形成地块体检信息表,完善老城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了十大专项、上万页的城市副中心老城区体检报告。根据民意,反映市政基础设施标准低、老旧小区亟待改造、生态绿地缺乏的问题位居前三。

市规自委通州分局联合区发改委、相关单位和属地政府,经过一轮轮磋商,最终确立城市副中心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以存量资源梳理为支撑,从生态、文化、空间三个层面重点提升老城区的建设品质,从人居、设施、交通三个层面重点解决百姓关注的痛点。并且以重点示范项目为抓手,统筹各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安排了106项重点项目。

“目前已实施83个,总体推进率达78%。” 郭宝峰透露,城市副中心已划定南大街及周边片区等10个精细化实施片区,打造老城更新示范。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实现全覆盖,启动多个家园中心项目实施研究,中仓社区级家园中心投入使用,让昔日老城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随着一批城市双修与更新项目的实施落地,副中心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作用稳步提升。


城市更新

杨庄街道怡乐园二区居民公告栏内,公示了小区闲置礼堂改建设计方案。68岁的温源德没有想到,自己提的改造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作为原机械厂的职工,对“60岁高龄”的职工宿舍变身家园中心,“想想就充满期待!”温源德有些激动。

闲置礼堂变成家园中心是城市副中心首次引入“首开经验”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前期入户调查,在改造中解决居民们反映的集中问题。”首开集团天运公司怡乐园二区项目负责人冯彦楠介绍,闲置礼堂改造完成后,会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提供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民生改善综合体,要尊重居民、权属主体意愿,整合各类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最大限度参考居民意见。”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副主任邱磊透露,“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15个家园中心项目将有序推进。

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中焕然一新,老旧厂房也通过改造升级,不断织补城市功能,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地。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所在的5万余平方米空间,以前是北京铜牛厂。2013年,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型,铜牛制衣生产线外迁。经过项目更新,如今这里成为承载设计产业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共享办公大厅、创新办公楼,使其成为城市副中心炙手可热的打卡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拓展中心副主任郭少山表示,“通过空间赋能、科技赋能、政策赋能,从而让园区腾笼换鸟,升级改造成新的产业链条。”目前,园区二期改造正在规划设计中。未来还会有更多老旧厂房被再利用,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的老旧厂房和低效产业园实现全面更新。

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也有“新动作”。2021年6月,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开门“迎客”,成为老城“焕新”的新地标。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里是通州老地标银地大厦所在地,当时通州最有人气的大型商场。随着产业升级,银地大厦停业拆除,后在原址建成了京杭广场商业项目。2020年,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投资基金联合绿城集团、爱琴海商业集团收购了京杭广场,打造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一举盘活了闲置资产,助推城市副中心商业创新提质。

“废弃水池融入国际化设计理念,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活动场地,一个全龄友好型社区脱颖而出!”提起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改造后的变化,家住九棵树街道金桥时代家园的居民别提有多满意了。去年11月,包括金桥时代家园在内的“责任双师”首批新芽示范项目集中竣工。自2020年8月城市副中心启动“责任双师”制度以来,区规自分局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了21支责任双师团队,174位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下沉到各个街道乡镇,在通州区全域范围内推动百余个新芽项目落地实施,从居民身边最真实的生活诉求出发,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全龄型友好型社区空间。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这些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区规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实际,北京市明确了包括老旧小区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等六类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缝合      

早高峰的东六环,大货车一辆接一辆缓慢前行,东西两侧的行人要是想到对面也费劲,往往得绕行几公里钻桥通过。“虽然就挨着几百米,却把同一区域的人们隔开了,这不利于副中心的发展。”区规自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六环相当于副中心的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布着办公区、商务区、副中心站等重要功能区域,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但都被东六环阻挡着。

去年8月,东六环入地改造开启全面盾构掘进。该工程南起京哈高速施园桥、北至潞苑北大街疃里桥,全长约16公里,一方面将现状双向四车道拓宽改造为双向六车道;另一方面还将京津公路至潞苑二街段约9.2公里改建为地下隧道,工期需要三四年。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原东六环车流将在地下隧道通过,将过境货运交通疏导至外围高速公路系统,确保市民驾车通行畅通。“利用超大直径盾构机解决了高等级交通道路在城市区域引入地下对城市本身和市民生活、工作环境的诸多影响,对解决其他高速公路向市内延伸产生示范效应,为解决大城市交通病提供一条有效解决方案。”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处负责人何历超说。

更关键的是,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有效缝合城市,让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让市民工作、生活、交通更加便利,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何历超透露,现在的东六环将建设高线公园,并通过绿色慢行系统连通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城市绿心等绿色空间,建成后预计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新增绿化每年可吸收约23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还会成为周边居民散步骑行的好去处。

国际上不乏诸多通过改造交通工程重塑城市空间的生动案例。享誉世界的纽约高线公园,就是将废弃铁路更新创造城市新地标。这条穿越纽约曼哈顿中城的线性公园总长约2.4千米,跨越22个街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提供了一条宝贵的绿色廊道,还带动了周边城市区域的发展,已经成为纽约最受人欢迎的景点之一。我们有理由对东六环高线公园充满期待。

“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东六环改造是缝合城市空间,串联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多个功能区的创新发展轴。”何历超说,也是联通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新机场的重要通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全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想见,以东六环路为依托的创新发展轴,随着入地工程的推进,将有力促进从“割裂城市”到“织补城市”的转换,更加凸显公共空间的活力和魅力。


新老共荣

以新带老、新老共荣。千年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向东看,城市副中心新城建设热火朝天:

——行政办公区一期及配套设施投入使用,首批市级机关正式入驻,带动中心城区约1.2万人口疏解转移,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将承接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

——城市绿心一期约5.4平方公里正式开园,城市副中心剧院、首都博物馆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有序建设;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一期正式营业,运河商务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点功能区域全面启动建设……

向西看,通州老城提升改造紧锣密鼓:

——21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经完成,建筑面积达到75.2万平方米;

——32条街巷全部按照新标准完成市级验收;

——城市公园、小微绿地、屋顶绿化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增绿地面积6931.97亩;

城市副中心正依托充满活力的组团、家园中心,富有魅力的水岸、公园、街巷、广场,促进邻里交往,形成亲善友爱、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从而实现由地缘相近到人缘相亲,创造城市副中心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未来五年,副中心一翼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框架基本成型、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发展更加协同开放、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郭宝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