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六环入地等工程建设热火朝天。记者 唐建/摄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顺利推进。记者 唐建/摄
金融业、总部经济集聚态势更加明显。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赵鹏
百里长安街东端,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宽阔的大运河如一条扁担,一头挑起了承载数千年历史记忆的通州古城,一头担起了干霄凌云的副中心时代新城。
副中心控规绘就蓝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精尖”产业竞相落地,通州区搭起新时代的弯弓,领航的箭簇正是城市副中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快速提升软硬件条件、不断积蓄发展动能、优化项目提升承载能力……城市副中心发出的一支支响箭清脆嘹亮,通过腾笼换鸟汇聚起优质资源,今昔、昨昔早已云泥之别,不仅创造出令人称道的“副中心速度”,也化作大国崛起的缩影。
高点定位规划,城市副中心框架有序拉开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主持会议研究,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的莫大关怀,为我们规划建设好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踏着2019年新年的脚步,五年磨一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继往开来之势横空出世。
一亮相就是全国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控规,这代表着21世纪中国城市的最高水平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复共11条,这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纲领、总指南;城市副中心控规共七章72条,构成了建设的具体要求。这份规划不仅让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有了方向与主心骨,这势如破竹的重要一步,也让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四梁八柱”陆续建成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副中心逐渐开枝散叶,已成为政务、金融、科技、人才竞相涌入的热土。
奠定了发展高起点的控规,正把大运河畔的沃土打造为彪炳千秋的壮美画卷。这份规划用三个示范区的生动概括,决定了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重要一翼的战略定位,大运河两岸将被构筑为京津冀地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作为生产生活单元,将在这里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对副中心的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编制中我们组织了12个国际知名团队共同参与,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国内外设计大师,为副中心控规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市规自委副主任施卫良回忆起当年参与编制时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
过去的五年,如白驹过隙。
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如火如荼,如今不仅进度过半,其160地块项目作为办公楼配套用房,今年已实现钢结构全面封顶,将在年底实现竣工验收,“十四五”期间行政办公区二期也将全部建成;
约1.6万家企业入驻运河商务区,为其带来3861亿元注册资本,以五十分之一的地域面积贡献了通州五分之一的税收支撑,大国首都的“运河金融城”迅速崛起;
亚洲第三座,也是亚洲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开园后持续火爆,接待游客已突破210万人次,带动通州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增长367.4%,“十四五”期间文旅区更将成为北京文旅金名片;
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未来两条城际铁路、三条地铁和一条市郊铁路将在这里实现汇集,每天迎来近50万乘客,使其成为辐射京津冀的北京市服务全国的交通枢纽;
特色小镇众星拱月,宋庄被打造为中国文化硅谷成为世界的文化名镇,台湖演艺小镇化身“百老汇”成为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千年古镇张家湾崛起为设计之都以“国际范儿新地标”堂堂亮相;
三大建筑不仅将文化体验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更俯瞰副中心展现未来之城的“城市风骨”,立足京城辐射京津冀,今年底交付使用的三大建筑将成为北京落实协同发展的崭新窗口,服务三地万千百姓。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副中心全面拉开城市框架的五年,副中心控规稳步落地,让这座千年之城散发出更迷人的魅力。“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副中心不断筑巢引凤,这里的建设也一日千里接连迎来高光时刻!
“控规实施以来,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助力‘一核两翼’战略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和老城双修,城市副中心正在向新时代的精品城市快速转变。”通州区规自分局常务副局长郭宝峰信心百倍地表示。
改善软硬件环境,无差别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
国无商不兴。
城市副中心控规描绘的蓝图已在副中心大地生根发芽。一份规划撬动一串产业,但要引领副中心走向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软硬件环境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五年来“放管服”改革在城市副中心大地上不断深化。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建设完成,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办理,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
运河潮起势若吞虹,城市副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规叠浪而来,让众多产业纷纷站上潮头。
两次市级赋权成效显著,政务服务大厅亮出科技范儿,电子印章可在线开户……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新政接连出台,城市副中心已率先在全国迈入营商环境5.0时代。
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副中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全市标杆。通过建立市级企业登记分中心,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通过事项下沉在多个乡镇建立登记分中心,实现企业就近办理。
未来五年,还将倾力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对标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打造服务便捷高效、市场开放包容、竞争公平有序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优惠直达快享、服务智能便捷、监管分类精准,在广大市场主体眼中,“放管服”改革为城市副中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城市副中心实现了‘一照含多证’及‘一次填报、并联审批、一次办结’的阶梯式跨越升级。”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副科长王诗雯称,去年城市副中心新设市场主体21624户增10.27%,市场主体总量172140户,全市排名第4,也创下五年新高。
年前,国务院出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勠力同心,一批标志性节点工程、项目梯次推进,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宏伟蓝图正变为生动的现实画卷。“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千亿元,我们也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率、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让企业把发展目光再次聚焦于城市副中心。”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构建“高精尖”,多点开花加速升级蜕变
历史上,通州便是致天下之风物、聚四海之货源的产业胜地。发展之势葳蕤蓬勃的城市副中心不仅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更是提质升级后“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地,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筑巢引凤政策先行,瞄准高精尖产业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弯道超车!“城市副中心已获得137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赋权,还主动在‘两区’建设、绿色金融、医药健康等领域出台了十大类扶持政策。这座千年之城,正在举全力谱写新千年的奇迹。”区投促中心主任吴涛对副中心产业政策的含金量颇为满意。
希望项目跟踪服务更及时、审批速度更快、一网通办领域更广……在主动“走出去”招商对接中外企业过程中,大家出的每个好主意,吴涛等投促部门工作人员都记在笔记本上,最终凝练成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自2019年“通八条”政策发布以来,通州区已累计注册重点招商目标企业655个,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827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98个,占总数的15%。
从疏解与承接双向发力,城市副中心正在大力培育产业“白菜心”。“近五年来城市副中心已疏解退出企业688家,清理整治工业大院30个,城区内储备1225公顷建设用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留足了空间。”2021年12月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区委书记赵磊表示。
据统计,五年来,城市副中心已完成经营性用地供应185.7公顷,推动市区两级563项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投资4850亿元。在此期间,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持续提升,八通线南延、七号线东延顺利运行,公路总里程达到2494公里。
赓续千年的城市副中心,正在宏伟的蓝图上书写崭新篇章。意气风发的城市副中心也在多点开花加速升级蜕变,科技创新类、商务服务类、文化旅游类、金融类已拥有落地最多的高精尖企业。
运河潮起气势磅礴,高精尖产业添砖加瓦,这让城市副中心活力之城与创新之城的模样得以展示。如今在城市副中心,这里已成为优质资源集聚区、共享区。“我对副中心的印象有三个词,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人情味。”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野智之表示,他对投资城市副中心充满信心。2020年,上田八木获准在副中心筹建货币经纪公司,这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展现了城市副中心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依托环球度假区、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盛唐时代等一批项目落地,台湖演艺小镇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开业运营;新译科技、智殷机器人、传神科技等尖端项目已落户,让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加速驶入“快车道”。
2020年,张家湾设计小镇以创新中心、铜牛地块等重点地块为突破,开始了启动区的建设。在这片热土上,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将成为城市设计、城市科技和设计文化融合的示范区;创新中心也行将被打造为城市科技先行体验区。
通州文旅区的发展同样一日千里,环球主题公园二期正在谋划建设,借助其外溢效应副中心还将再引进一批文化科技、演艺娱乐、高端商业等优质项目,打造新IP新场景,建设具有创新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时尚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处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已更趋繁荣。当前通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各领域提质升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城市副中心的金融业、总部经济集聚态势也更加明显,正在逐步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更趋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