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351期 >2022-02-18编印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
北京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超21.1亿元
刊发日期:2022-02-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群琛

“2013年,北京市创新性地探索建立了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截至2021年底,北京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超过21.1亿元。”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说。日前,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城市采访活动来到了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继续加强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试点为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

2013年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之一,北京市创新性地探索建立了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已将发电、石化、水泥及服务业等8大行业、800多家重点碳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

明登历介绍,经过8年的运行,北京市试点碳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在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中碳价最高。截至2021年底,北京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超过21.1亿元。

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法规和市场规则。北京绿色交易所通过公开透明的排放报告、核查、履约和执法体系,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形成了社会公认的碳价。通过市场手段降低社会综合减碳成本,有力支撑了全市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提供了经验。

据了解,北京公交集团于2016年被纳入碳市场管理,积极推进低碳排放的电动车、天然气车替代高碳排放的柴油车。与2016年相比,该单位2020年柴油消耗量下降近60%,碳排放强度下降了11%以上。2018年起,其碳排放配额开始富余,2020年富余3.9万吨碳配额,市场价值近270万元。

北京排水集团通过管理创新,采用沼气、光伏发电等能源替代和节能改造等措施,在污水处理量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了碳排放,2020年实现配额富余,并于2021年制订了集团碳中和实施方案,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而清华大学设置了绿色大学办公室,负责挖掘校园节能减碳潜力,并在室外游泳池等多项校园工程中引入太阳能热水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学校运行的能耗和碳排放。

同时北京市为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基于碳市场框架下搭建了碳普惠项目。项目启动至今,平台累计用户量达30余万人,绿色出行量累计为2100万人次。

探索与国际碳交易机制接轨

目前,国家计划启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制,鼓励不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的企业,主动开发林业碳汇、甲烷回收利用,以及太阳能、风能利用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核证后可作为碳减排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清洁能源等新领域、新技术,实现跨区生态补偿。

基于北京市在碳市场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生态环境部将以部市联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首批将发电行业2000多家电厂纳入管理。

据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作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北京绿色交易所已经为全国450多家电厂提供了CCER交易服务,完成1850万吨CCER交易量,交易额达6.71亿元。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加强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