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公大楼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设备。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田兆玉
要“引凤”先“筑巢”
新办公大楼共四栋,位于园区科技服务功能区核心区,是园区规划的首期科技创新孵化承接空间,也是园区标志性建筑与核心空间,主要功能包括一站式办公、科研办公、检验检测、会议展览等。
作为北京最大的种业综合楼,综合服务大楼以生物育种为核心,汇聚种业高端人才、龙头企业以及种业服务等第三方相关机构,并引导园区已入驻重点企业迁入大楼,“筑巢引凤”,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高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作物产业链。
种业园区从无到有,已经整整经历了十余个年头。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在于家务乡挂牌成立,开启了国家“种业硅谷”的建设之路。2012年,园区被农业部和北京市确定为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全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并正式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体系,成为中关村唯一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2014年2月,园区成立北京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四家博士后工作站。2021年4月,园区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步一个台阶,种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种业硅谷”。
首只“金凤”入“巢”
今年2月,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与创新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正式落户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这也是园区新办公大楼启用后,引来的第一只“金凤凰”。
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单元和中国农业的创新引擎,先正达集团(中国)的业务领域包括植保、种子、作物营养、MAP与数字农业,致力于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理念、人才资源与中国本土实力、市场洞察、优秀团队有机结合,引领现代农业服务和数字化创新,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种业园区将以该公司入驻为契机,依托先正达集团(中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引入国际化高水平科技、管理人才,为种业行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定制化技术与服务,力争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秘密武器”专治“卡脖子”
新楼内,位于三层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安静地工作。该平台是国内种业设备最先进、最齐全、最配套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之一,拥有全球先进的仪器设备536台(套),由曾在跨国种业公司工作20年的高级科学家领军,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水平研发服务团队运营。该平台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认定的第三方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测试中心,正在为全国300余家育种单位提供分子育种服务。
实验室里,大大小小的检测设备摆放整齐,墙面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业务进展表。“我们为育种专家提供优良性状相关的农业基因检测,为种子生产、交易相关企业进行种子质量监督。国家对售卖种子纯度有一定要求,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观察,最短的检测结果周期也需要一至两个月才能出来,我们现在通过分子标记进行基因检测,十天左右就能出结果。利用科技手段,我们可以为育种专家和相关企业提供分子育种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服务,致力于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研发部负责基因开发工作的专家王均帅边介绍,边指着一台黑色的大型设备说:“这是全球领先的Douglas的SNP array分型仪。”他解释道,目前科研院校进行基因检测都是小型设备,检测反应一次最多能出384个样本,Douglas单次检测结果是小型设备的600倍,运行一天,相当于小型设备一年多的工作量。“我们利用这套大型集成化设备,经过反应体系配置、反应过程、结果检测的步骤,直接在电脑里判读检测数据就可以了,这也是目前检测基因通量的顶配,目前国内也仅有5套。”
平台上的“秘密武器”可不仅仅只是这么一个“黑匣子”。“很多高科技仪器我们以前比较依赖进口,但是随着国内一些自动化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开始与之合作。”指着高通量磁珠工作站这套自动提取设备,王均帅颇为自豪地介绍道:“这是去年我们和国内自动化企业共同合作研发出来的自动化提取设备,通过磁珠法进行种子DNA提取,利用机械臂轻松实现样本提取、转移等,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模式。”
十余年来,该种业园区已逐步成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支撑载体,成为全国种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