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代金光 通讯员 陈萌 王京轩)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通过在3大片区实施5个项目,提升设施农业发展质量,推动设施农业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至2021年度,城市副中心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以潞城镇、于家务乡、永乐店镇3个乡镇蔬菜主产区为发展重点,确定建设5个项目。重点支持潞城镇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提升于家务乡设施蔬菜专业镇产业产能,提高全区设施蔬菜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永乐店镇及于家务乡等重点农业区域冷链库容量,增强冷链配送能力,逐步提高全区蔬菜主产区规模经营比例,稳步提高设施蔬菜产业整体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为保证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顺利实施,城市副中心实际总投资达4800多万元。
走进中农富通集约化育苗场,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各种蔬菜苗生机盎然。而承载蔬菜苗生长的就是全自动物流苗床。“该装备通过软件控制,实现温室不同区间物料的转移,大大节约劳动力和管理成本,操作效率明显提升。目前共安装了800多平方米进行展示和示范应用。”中农富通相关负责人说。记者注意到,在苗床之间还有一块块像太阳能板一样的装备,据介绍,该装备在北京地区作为大棚农业加热系统是首次应用。核心发热材料使用的是一种通电后即能发热的石墨烯水性碳纳米材料,电热转换率高达99.8%,电热辐射转换效率80%以上。该负责人算了这样一本账:园区集约化育苗场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在取暖季经过计算预计总用电量约合20万元,相比锅炉供暖大大节省了能源成本,而且通过单台的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局部控制,节约整体用电量。
“这里育出的各种蔬菜苗不仅质量好、价格低,而且还提供各种服务,使得我们踏实种好菜,收入也在不断增加。”附近农户高兴地说。截至目前,通过项目实施,可向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嫁接苗和定植后的技术服务,预计可以帮助农民提高蔬菜年产量20%,提高蔬菜年产值1000元/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农户致富,每年为1200个农户提供优质蔬菜种苗和种植技术服务,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收益。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育苗场智能应用系统、生产环境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专家指导视频交流系统、客户服务与客户反馈系统及决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综合化、一体化、智能化为管理目标,以利用智慧信息系统推动各个部分的协同运作为模式,达到了育苗场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良种化、集约化的集成统一。
同时,为了实现蔬菜专业化配套服务、提升蔬菜规范化高效生产、打造区域性特色蔬菜品牌,城市副中心在于家务乡开展了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专业镇项目建设。“品牌意味着质量和信任,只有做强做大品牌才能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项目负责人说,一年来,通过品牌化打造,蔬菜品牌达到6个,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占本镇蔬菜总产值的57%,增幅达33%。
“通过项目实施,有力促进于家务乡蔬菜产业发展水平,降低小农户分散生产比例,并通过专业化全程服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绿色防控、水肥管理、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等服务,减少化肥、农药污染,节约农业资源,有效促进于家务乡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对于设施蔬菜产后加工冷藏及运销的问题,城市副中心分别实施了于家务乡净菜加工车间与保鲜冷库建设项目和永乐店镇食用菌加工与冷链储运建设项目。
在于家务乡,为完善净菜加工车间和蔬菜保鲜冷库生产能力,对制冷设备、蔬菜包装设备、信息化监控设备、芽菜生产设备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蔬菜43800吨,预计产值15330万元。“我们将以就近优价收购的方式,收购于家务乡及通州南部乡镇菜农和蔬菜基地原材料,辐射带动农民就业或种植增收2500余人。”该项目负责人说,项目的建设运行,将通过蔬菜分级包装、冷藏储存、自动化加工作业、冷链运输以及快速销售对接,减少蔬菜损耗浪费,延长商品新鲜度,从田间到加工到市场的多环节控制,实现蔬菜商品率达70%以上。
永乐店镇是食用菌种植大镇,为进一步提升通州蔬菜产后加工储运能力,提高本地食用菌的商品转化率和初级加工增加值,完成了1500平方米蘑菇产后加工车间和保鲜库,以及4000平方米无尘净化养菌智能温室大棚的升级改造。
“通过项目的实施,本地区食用菌加工产值同比增加20%以上,蘑菇年产值增加1300万元,并根据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对本地区生产的食用菌进行订单的分级、包装、冷链仓储、运输,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线上线下的客户需求。从而提升本地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稳定产业链上下游近千人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