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程伟
“来,我帮你把袖口封好!”“东西摆整齐,灯再调亮一点!”“手消摆这吧!”……昨日是“五九”第一天,也是南方“小年”,早上5时许,天色未亮,室外气温低至零下,通州区430名白衣战士已经整装到位,6时整,丰台区第三轮核酸检测即将开始。摆放采样用品,调试设备,准备消杀用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我们都来两次了,有经验。”“夏天热、冬天冷,采样都经历过,没有什么。”
虽然凌晨3点就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才到达各点位,但是驰援丰台的每一名通州医护人员都精神饱满,立刻进入状态。“请您排好队,保持一米距离。”“做完核酸的居民,请迅速离场。”“为节省时间,请提前扫码预约。”6时,核酸检测点位正式开启,在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下,扫码、登记、检测……检测流程顺畅,最早一拨上班族快速顺利地完成了采样。
通州区新华医院党办主任、团委书记崔执三次驰援丰台。疫情以来,他参与区内外核酸检测已经有20多次。在丰台、廊坊大厂等地的驰援行动中,都有他的身影,是一名“老支援者”。
此次驰援丰台,他担任“片长”,与之对应的则是“点长”。这是两个新名词,也是新华医院根据此次驰援任务创立的“新职务”。“我们主要负责丰台南苑街道11个点位,每个点位都设立了点长。”该院副院长张学华介绍,点长负责按时收样、数样、封管,交给社区,社区再转送到收样点。片长则主要负责巡视各点位,及时解决问题,配备物资,调换人员等。片长崔执负责的点位最多时有9个,最少也有6个。“一开始最麻烦的是不熟悉周边环境,全靠开着导航开车找点位送物资,头一天就跑没了一箱油。”崔执说,赶上车开不进去,就得带着物资步行导航,一路“腿儿”进去。每天崔执在各点位来回转,除了送物资更是根据点位情况随时调配人手。“基本原则就是:不能让居民等太久!”崔执说。
“片长”崔执运送的物资中除了核酸检测用品,还有院里准备好的暖宝宝、足贴、肚子贴,都是为“大白”们提供的温暖保障。天天在各点位间跑,大伙的坚守精神经常感动他。为了防止帐篷被刮倒,尽管天冷但大家还是把帐篷两边打开,让风力对流。“冬天的穿堂风,多冷啊,但没人抱怨。”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外科医生张海东是院里“巾帼”队伍中少有的男同志之一。此次,通州妇幼继续负责丰台宛平街道的数十个社区采样点,张海东被分配在晓月苑二里社区。“海东,你做点位的小组长吧。”拥有外出采样和隔离点医疗保障双重经验的张海东,挑起重担。早上5点半,张海东和另外三名女同志准时抵达。
这几天刚刚下过雪,天亮前正是最冷的时候。帐篷里,张海东一遍遍抬手,重复着看似简单,其实最危险的采样动作。不一会儿,戴着棉手套和双层橡胶手套的双手就有点木了,但他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一点没降低。“好了,您慢走,请下一个。”每采完一个,他就会热情地招呼下一位居民。
“我们的‘巾帼英雄’们更不容易。”贴着暖宝宝的小同事被寒风吹得脑门儿都红了,还有同事怕耽误时间坚持着不上厕所。但张海东怎么说让她们歇歇都不行。
通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务科工作人员程小侠1月22日在医院值班,接到驰援丰台的任务后,凌晨直接从值班室转战丰台南苑,一直到1月23日晚9点多到家,家里人才知道她去支援丰台了。
“中午休息时,才发现好几个未接电话,给家里回电话就说单位有事。”程小侠当天除了在户外现场采集,还承担一部分入户采集任务,是支援队里的“机动战士”。
一次入户采集两个多小时,她走了将近6公里路。遇到卧床人员,她就蹲在床边采集。碰上行动不便坐轮椅的老人,她索性跪在地上采集。每次采集完,负责消杀的同事,还要给她全身喷上消毒液,“嘿,那感觉,透心凉!”开朗的程小侠笑着说,相比入户采集,户外采集最难受的是双手。手上只有两层一次性橡胶手套,不到半个小时手指就冻僵了,采样后,还要用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涂了凝胶的手套都快结冰了。采样空隙,他们都会使劲活动手指,靠手指运动减缓麻木。
一天下来,两手通红,满脸勒痕,是白衣战士们的常态。“能够保障小区居民核酸检测一个不落,能为这座城市尽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这点累和苦不算什么。”程小侠说。
记者从通州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此轮疫情以来,通州区三次驰援丰台区,共出动8家医疗机构1500余人,核酸采样22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