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326期 >2022-01-17编印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发布
2025年运河北首盛景再现
刊发日期:2022-01-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运河商务区 (1).jpg

本报记者 代金光 通讯员 高莹超

记者从区文旅局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发布,开启副中心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新篇章。

【发展目标】

2025年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建成

《规划》明确,要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将通州区建设成为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突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强劲、文化和旅游氛围浓厚的全国智慧文旅引领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具有时代感的运河北首盛景再现。到2025年,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建成,北运河非遗传习所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建成开放,成功打造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设一批国际化、精品化、品牌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到202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0平方米。

——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初步建成。围绕环球主题公园建设运营,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力争到2025年将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引领全国。依托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一批世界级文化和旅游产品。到2025年,建设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各级文旅场馆和景区实现在线购票、在线预约和智能导览。

 ——文化和旅游行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持续推进“放管服”,力争到2025年,文化和旅游行政审批“一网通办”达到80%以上,文化和旅游领域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5%以上。

【空间布局】

“一带一轴一区三镇多板块”

一带一轴串联  “一带”指大运河文化带。打造运河主题文化休闲旅游带,以大运河文化带和京哈高速为发展轴线,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串联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张家湾、台湖、宋庄等区域,形成产业聚合发展动力。“一轴”指东六环创新发展轴。以东六环入地改造为主线,串联宋庄艺术小镇、行政办公区、文化旅游区和城市绿心,推进高线公园建设,形成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轴线。

一区带动  “一区”指文化旅游区,充分发挥环球主题公园带动作用,加快引入与环球主题公园项目能级相匹配的国内外品牌文化和旅游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环球产业带动的全链条产业,将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集聚磁极。

三镇支撑  “三镇”即南部的张家湾设计小镇、中部的台湖演艺小镇、北部的宋庄艺术小镇。

多块联动  “多板块”即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路县故城、运河商务区、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绿心以及西集、于家务、永乐店等支撑文化和旅游多种业态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

【重点任务】

打造运河文明典范地区

环球主题公园与大运河水路连接 开通水上巴士

■历史文化遗产挖掘

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展示,《规划》提出了重点河段保护和重点古迹修复、促进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科学展示等主要工作。

其中,要推动大运河沿线遗址遗存、重点片区历史风貌和古镇、文物遗址等整体保护,留住运河往事记忆。重点加强对玉带河故道、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及古码头的考古发掘,恢复部分具备复原条件的历史水系重要点段。保护好通运桥、虹桥、东门桥、广利桥、张家湾石桥(善人桥)等古桥,合理疏解过桥交通功能、修复周边历史环境。恢复再现运河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推动潞河驿等文物建筑复建。

丰富大运河文化档案和典籍资源,实施“乡愁方舟”计划,建设大运河文献(资料)中心,搭建形成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完善非遗名录,支持雕漆制作、风车制作等非遗文化在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等地展示表演。

在大运河博物馆开辟专门的大运河文化数字展示厅,建设一批运河文化名人名家纪念馆。通过景观营造等方式,再现明清通惠河、玉带河、北运河故道、潞河驿码头等,全面展示完整的大运河(通州段)历史水网和古码头群。

■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新高地

《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等一系列计划。

其中,要建设集水幕观影、灯光秀等于一体的运河城市观景平台。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廊道,打造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魅力走廊,营造“白天看景、晚上看灯”的历史光影长河。

打造大运河水上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开通“通州运河”航线,实现通州区境内全线游船通航,远期与武清、廊坊、雄安新区共同开通北运河水上旅游线路。

推出大运河非遗主题游,依托大运河沿线各类非遗项目,培育体验基地。

推进大运河与环球主题公园水上连通。打通大运河与环球主题公园内部萧太后河连通河段,开通水上巴士,将环球主题公园与大运河进行水路连接,形成通州特有的水上旅游观光通道,有效引导环球主题公园客源到大运河文化带沿线。

加快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通州段)。推动建成通州古城核心展示园,通过恢复水系、营造绿化植被、设置文化节点等综合手段,勾勒由通州古城墙、古城门和护城河等构成的历史风貌。以此为基点,建设通州大运河集中展示带,串联通州古城等历史文化遗产。在核心展示园和集中展示带以外,加强路县故城遗址、张家湾古镇等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文化资源展示,形成大运河主题特色展示点。

■沿线文化旅游综合体

《规划》重点指出了三个特色小镇的任务。

其中,围绕张家湾镇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张家湾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研究恢复古城墙、古集市,建设漕运客栈、演艺茶楼等住宿餐饮设施。配套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等现代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以运河漕运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发挥台湖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龙头带动作用,建设一批特色化剧场群落,持续举办一系列戏剧节、文化节等演出活动。完善小镇精品民宿、特色小吃街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配套,形成城市副中心文化繁荣发展新板块和夜间经济新地标。

以世界文化创意交流中心、中国艺术品产业化基地、国家艺术特色小镇典范为发展定位,打造含艺术生活服务区、艺术产业综合区和原创艺术体验区在内的宋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统筹沿线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通州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村落整体景观形象。配套精品主题酒店和精品民宿项目,整体打造传承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特色村落。

在塑造“千年运河”品牌体系方面,《规划》还提出以标准化推进运河品牌创建。鼓励编制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课程和教材。鼓励发展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型、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产品,推出实景演出、驻场演出和旅游巡演项目等。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分区域推出精品文化探访线路 打造主题博物馆聚落

《规划》明确,要按照“一河三城、一道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保护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多类型文化并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新时代城市副中心文化之魂。

《规划》提出推进三座古城分类保护利用。其中,完整保护通州古城历史空间格局,勾勒由通州古城墙、古城门和护城河等构成的船形历史城廓,整体保护通州古城风貌;在张家湾古镇的保护与利用中,坚持“不拆真、不作旧”,保护村庄肌理及历史文化遗存,结合城墙遗迹、通运桥保护,加快建设张家湾遗址公园;实施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副中心将分区域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探访线路,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生动讲述通州故事。

同时,全面梳理通州区辖域范围内文物保存现状,建立全区文物台账。到2025年历史文化保护重点管控区占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总面积5%以上。

推进城市副中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完整保护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通州兵营旧址等红色纪念地,推进革命文物展览展示,打造城市副中心红色旅游胜地。推进文物建筑抢险工程,实现全区文物无险情。加快宝通银号和静安寺等现有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副中心将建立完善全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张家湾古镇等区域引进非遗传习、展示和体验项目,鼓励引导街道建立非遗小微博物馆、非遗体验馆等非遗展示空间。

按照《规划》,副中心还将打造主题博物馆聚落。

期间,要建设一批体现通州文化特色、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的综合博物馆,以及遗址博物馆、特色体验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形成街区概念下的博物馆聚落。推动辖区内符合相关规定的准博物馆登记备案,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博物馆。

公共服务体系

全区各社区(村)各建1个综合文化室

《规划》提出多种举措,构建特色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

期间,将高标准完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大运河博物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三大公共建筑,将其打造为北京市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全区各街道和乡镇分别建设至少1个综合文化中心,在全区每个行政村和社区各建设1个综合文化室。

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利用老旧厂房、改造腾退空间发展和建设实体书店,开办社区阅读空间,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落实每周累计开放不少于56小时服务标准。到2025年末,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平方米。推出一批夜游博物馆、最美图书馆、亲子文化馆等网红打卡地。

实施在线文旅品牌建设,全面实现各类文化场馆在线预约、无感通行等功能。鼓励支持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环球主题公园推出线上景区体验。

实施文旅空间双向赋能工程。强化文创园区、文博单位的旅游带动功能,植入餐饮、购物、咨询等旅游功能,推进文物资源、文化场所景区化,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通州区旅游景区倍增计划。推进人流密集的商场楼宇、交通枢纽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以公共文化助力通州旅游行业全面提升,打造文旅融合的“通州样本”。

文化和旅游产业

筛选一批精品酒店纳入环球主题公园住宿资源

《规划》明确,要结合首都功能疏解,引入一批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落地通州,发展一批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消费、新技术、新场景,快速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在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环球主题文化旅游成为重点。

《规划》提出要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期建设,推动环球主题公园与大运河旅游景区联动。串联张家湾、台湖、宋庄等重要节点,策划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环球主题公园打造成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打卡地。

同时,加快通州文旅区建设,引入国内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文旅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以影视文化、旅游休闲、主题度假等为一体的环球产业集群,将文旅区建设成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外,副中心还将创新开发一系列旅游业态产品。其中包括开发商务旅游,依托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架构高端商务会展旅游平台,分担中心城区商务会展旅游功能;体育旅游,创新开发水上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借势2022年冬奥会,围绕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建设生态旅游,以滨河公园为依托,开发精品度假村、都市庄园等生态休闲度假地。

在旅游体系建设方面,《规划》也明确了一系列方案。包括筛选一批服务质量优、设施设备精、市场口碑好的精品酒店,纳入环球主题公园住宿资源平台;深挖存量资源,提升改造一批经济型精品主题酒店;规划新建精品酒店8-10家;建设一批特色田园生活式精品民宿。

同时,完善旅游购物体系。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适宜地块发展大型休闲购物中心,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商店,探索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免税店。推进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发展,开发运河文化主题特色船餐。

结合重点文旅产业,通州区还将聚焦艺术品创作与交易、演艺娱乐、创意设计等优势领域,培育打造形成2-3家区属骨干龙头文化和旅游企业。加速推进文旅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5个文化园区成功入选市级文化园区,打造1个市级示范文化园区。

此外,鼓励文化产业园区、老旧厂房、仓储用房、老旧写字楼、特色街区等兴办小剧场、实体书店、文创商店、阅读空间,推出一批网红打卡新地标。大力发展夜间消费和线上消费新模式。依托北运河两岸等区域景观照明系统,开发一批夜赏通州观景路线。依托大运河博物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等推出一批精品驻场演出、实景演艺、夜赏文化、夜读北京等夜间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结合“两区”建设,以通州文化旅游区等为龙头,打造新型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通州文旅区,鼓励举办国际性文娱演出、艺术品和体育用品展会(交易会),允许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须由中方控股),优化营业性演出许可审批。围绕艺术品交易领域,积极争取设立“海外艺术品保税库”。支持开展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优化办理海关验放手续流程。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展示、拍卖、交易业务。

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

推出副中心与北三县跨区域旅游直通车

《规划》中还明确,要深入推进与北三县以及更大区域的协同联动,打造文化和旅游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体现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精粹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协同实施大运河旅游通航等区域重大文化旅游工程,全面提升副中心与北三县以及通武廊地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在共建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方面,将整合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武清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天津北运河水利风景区、香河潮白河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优势资源。以通州为核心,辐射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北三县地区,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采取“点线并举”方式,共同开发漫游、骑行、露营等系列主题产品,构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山水蓝绿交织的大运河(京津冀段)旅游带。同时,修订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框架协议,推进更深层次协同发展。

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中,将建立统一的文化旅游规划实施机制。推进北京市文旅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向北三县延伸。率先实现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借势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探索推出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地区跨区域、班线化旅游直通车。

强化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与北三县地区文创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

在更大区域的协同发展方面,《规划》中提出,要强化与雄安新区的两翼联动,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深化对接,拓展区域性战略合作,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格局。

其中,包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文化和旅游节展赛事活动共办,优选区域性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同时,推动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雄安新区等公路网规划建设,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

在加强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方面,要建立大运河文化旅游联盟,建立健全轮值主席制度,加强大运河沿线城市合作,轮流举办运河城市市长论坛,搭建运河文化展示平台。争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会址永久落户通州,集中展示大运河沿线8 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通过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提升通州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地位。加强通州与其他国家环球主题公园所在城市的国际性联盟关系,互相推介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建立通州区与“一带一路”沿线著名文化旅游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通州文化旅游精品在海外展销与传播。

【数说“十三五”】

《规划》详细发布了“十三五”以来,城市副中心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好成绩。

●初步构建起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1117处公共文化设施,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0.9025平方米。

●持续举办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万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238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其中50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25850家,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为334.2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25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总收入为289.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93.2%,涨幅居全市第一。

●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4家;旅行社296家;住宿单位268家,其中星级饭店4家;乡村旅游业态单位35家。